【药物组成】 三棱30g,莪术30g,伸筋草30g,舒筋草30g,红花20g,牛膝30g,木瓜20g,石菖蒲20g,威灵仙30g,海桐皮30g,五加皮30g。
【治疗方法】 水煎沸15min后离火,倒入木盆中,患肢悬空置于木盆上,周围以干毛巾密闭,种用蒸汽熏蒸,此时可根据需要慢慢活动相应的膝、踝、或足趾关节,待水温降至约55℃,再将患肢置于木盆中浸泡揉洗至水温降至约4℃,离水擦干,配合功能锻炼。每日2次,连续6~15d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祛瘀生新,通络止痛,强筋壮骨。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124例,治疗组治愈98例,好转24例,未愈2例。
【经验心得】 筋骨损伤后人体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留滞于最虚弱之处,即受伤的患肢。经过保守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夹板固定,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治疗,骨折已复,筋已理顺,但损伤及固定致淤血寒湿阻络,筋膜粘连,韧带挛缩,肌肉失用萎缩,加之伤后静卧,气血愈易阻滞不行,筋骨失养,则导致一方面骨折愈合缓慢,另一方面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患肢功能障碍。此时当以下肢洗方主之,方中以三棱、莪术、红花、牛膝为主破血行瘀,消肿定痛。伸筋草、舒筋草、石菖蒲、威灵仙、海桐皮、五加皮为辅,温经除湿,祛风通络止痛。活血药得祛风除湿之品,则通络活血力量更强,祛风除湿药得活血药相助,则消肿止痛效果更佳。二者配合共奏祛瘀生新,通络止痛,强筋壮骨之功。
【方剂出处】 熊兴玲.下肢洗方在骨折后期的运用.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14(增刊):18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