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组成】 党参12g,茯苓15g,白术15g,桔梗10g,山药12g,白扁豆10g,甘草5g,莲子肉20g,砂仁6g,薏苡仁10g。
【随症加减】 如病位在上肢加羌活,病位在下肢加牛膝。
【治疗方法】 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功效主治】 健脾益气,利湿消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95例,痊愈76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8%。
【经验心得】 低张性水肿是骨折外固定解除后患部出现的继发性水肿,是肢体在长时间固定后,局部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肌肉未能正常收缩,不能起到“泵”的作用,使静脉回流受阻所致,因此在临床上可见平卧或抬高患肢时水肿减退或消失,而在站立后水肿加剧。中医学提倡“动静结合”,鼓励早期进行患肢有限的功能锻炼有一定科学依据。骨折患者伤后多卧或坐,根据《素问·宣明五气论》:“久卧伤气,久坐伤肉”,水的布散,有赖于气的推动;气机受损,则影响脾的转输、肺的宣发及通调水道、肾及膀胱的气化,最终导致水液积聚而肿胀。脾主四肢、肌肉,外伤日久内传伤及脾脏,脾伤则运化失职,输布精微乏力,致水湿内生,外泛肌腠而成肿。故治疗要以健脾益气为主,参苓白术散有健脾益气、利湿消肿之功效。人参、山药、白术、白扁豆、甘草能健脾补气,茯苓、薏苡仁能健脾渗湿,脾气健旺,则水液能正常输布和运化。桔梗能宣肺行气,肺为相傅之官,主一身之气,肺气健旺,不但能使水道运行通畅,而且有助于脾运化水湿之功能,从而防止水湿内生。砂仁健脾行气,气行则水行。故诸药合用,相辅相成,标本兼治,而达到治疗水肿的目的。
【方剂出处】 刘永俊.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骨折后低张性水肿95例.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4):19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