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组成】 水蛭10g,虻虫6g,桃仁10g,大黄12g,甘草5g。
【治疗方法】 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服150ml,服药后便通则停服,小儿、体弱、高年、孕妇、有内出血者慎用或禁用。
【功效主治】 峻下瘀热,祛瘀通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30例,治愈(1d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1月内无复发)26例,好转(1d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欠畅)3例,无效(2d内未排便,症状无改善)1例,总有效率96.66%。
治验:杨某,男,42岁,因车祸致腰部疼痛难忍,不得转侧6h入院。诊断为L3压缩性骨折。入院4d大便未排,前医诸法无效。症见:腹痛,腹胀,口干,发热汗出,胃纳减少,舌质紫红,苔黄燥,脉弦涩有力。予水蛭10g,虻虫6g,桃仁10g,大黄12g,甘草5g。嘱其加入水600ml,煎取300ml。再加水300ml,煎取150ml。两次煎取液混匀,每次温服150ml。服1次后未便,至3h再服150ml,服后1h排便1次,便质稍软,后又排便2次,腹痛、腹胀消失,发热汗出、口干明显好转,胃纳增加,舌淡红,苔薄白,脉缓有力。再以沙参麦冬汤加减调治善后。
【经验心得】 外伤患者由于瘀血内阻,气机不畅,血气阻滞,津液不布,加之外伤患者长期卧床,胃肠功能减弱,推动无力,排空减慢,则见粪便干结滞涩,长期难以排出,故用抵当甘草汤峻下瘀热而通便。方中大黄苦寒沉降,荡涤胃肠,攻积导滞泻热通便,攻下逐瘀;桃仁活血润肠便通;但因蓄血停积坚硬,非用嗜血之动物,不能药病相当,故用虻虫走阳络,水蛭通阴络,攻下蓄血;甘草调和诸药,扶正解毒,以缓水蛭、虻虫峻猛之性。水蛭、虻虫均有抗凝作用,改善血液循环,虻虫还有轻泻作用;大黄含有蒽醌苷,能刺激大肠增加蠕动而排便;桃仁含苦杏仁苷、脂肪油等,有降低血液黏滞性,降低红细胞聚集性,以活血润肠而通便;甘草含有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黄苷、异甘草黄苷等,其药理作用,有促皮质激素样作用、抗炎解毒作用,因具有减轻肠胃充血水肿炎症的作用,故以缓和水蛭、虻虫的毒性峻猛之用。诸药合用具有攻逐瘀热,润肠通便之效,因此自拟抵当甘草汤治疗外伤性瘀热便秘效果良好。
【方剂出处】 何文绍.抵当甘草汤治疗外伤性便秘30例.四川中医,2003;21(9):7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