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组成】 乳香12g,没药12g,炮穿山甲15g,蜈蚣1~3条,皂角刺12g,天花粉20g,野菊花12g,金银花12g,蒲公英12g,蚤休12g,紫花地丁12g,知母12g,黄柏9g,甘草6g。
【治疗方法】 在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配合使用中药内服。上方每剂加清水500ml煮至300ml去渣取汁,每次150ml,分2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 祛瘀散结,清热解毒。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36例,治愈20例,显效15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100%。
【经验心得】 骨伤科术后发热是常见的临床症状,第1~3天能下降者属于吸收热,是手术本身的创伤反应。但超过第4天仍然不降者,可能有如下原因:其一是瘀血过多,引流不畅,吸收缓慢;其二是感受外邪(局部细菌感染),邪留肌腠,虽不见伤口红肿热痛,但是此类型的伤口消肿时间漫长,伤口暗红,按之疼痛较甚,常常伴随肢体的肿胀,此为瘀热搏结,未曾成脓的迹象;其三是免疫功能低下。前两种情况可以见到伴有头痛不适,口渴,尿黄少,舌质红,舌尖有瘀斑,脉细涩;或汗出不爽;或伴有阳明腑实证。两者的关系密切,本组有的术后发热的患者,虽不合并典型感染的红肿热痛之伤口,其局部伤口肿胀瘀血的情况也较明显。时间较长者,其伤口伴有或多或少的渗液,伤口按之仍较疼痛,愈合缓慢,实则是伤口愈合障碍。本方具有清热解毒、去瘀散结之功,其中,清热解毒之五味消毒饮(野菊花、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具有抗菌和提高免疫功能;而乳香、没药等具有活血去瘀、生肌等改善循环和促进吸收的作用。共同解决单纯西药未能解决的发热问题,具有标本兼治的效果。此外,本方之炮穿山甲、蜈蚣、皂角刺、天花粉等具有软坚散结的功效,能防止疮疡的形成。因此本方立足治本,防患未然。
【方剂出处】 刘武.散瘀清热法治疗骨折术后发热36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3;17(4):3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