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哪些病会全身抽搐一时失去意识

哪些病会全身抽搐一时失去意识

时间:2023-03-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发性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起病于儿童,临床上以慢性、波动性、多发性的肌肉抽动,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为主要特征的锥体外系疾病。TS多数患儿首发症状为简单运动抽动,最常见为眨眼,临床上经常首先诊断为习惯性痉挛、小儿抽动症。出现这种病变者临床上多病情严重,症状不易控制。可有肝损害,精神障碍,锥体外系体征,角膜可见KF色素环,血浆铜兰蛋白降低。

多发性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TS),是一种起病于儿童,临床上以慢性、波动性、多发性的肌肉抽动,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为主要特征的锥体外系疾病。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精神疾病,病程长、病情起伏并进行性加重,患病率为0.01%~0.05%,近年有增多趋势,多在2~5岁起病,以男孩居多。

【诊断依据】

1.病史

2.临床表现

(1)运动性抽搐:点头、摇头、眨眼、顺嘴、嗅鼻、扭颈、耸肩等。复杂抽搐:可表现为跳跃、四肢扭动、挺胸拍腹、弯腰下蹲、旋转、踢腿等。

(2)发声性抽搐:表现为清嗓子、喉部格格声、尖叫声、吼叫、自言自语,少数可出现刻板的咒骂,淫秽词句,或有重复的言语,模仿语言、动作和表情等。

(3)行为异常:可伴有注意缺陷多动综合征,学习困难,睡眠障碍,自伤行为等。

(4)既往史:有无围生期损害,是否患过脑炎、一氧化碳中毒、头外伤、大剂量地应用中枢神经兴奋药如哌醋甲酯(利他林)或匹莫林(苯异妥因)。

(5)遗传史:家庭成员中是否有类似病史,因为本病与遗传有关。

3.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一般为阴性或有轻微体征,智力大都正常。

4.辅助检查 一般生化和头颅影像检查无异常(少部分基底节等可有异常),有时可伴有特异性脑电图异常。

【诊断中的临床思维】

1.本病易误诊 在诊断中应对患儿病史和临床症状应进行全面分析,掌握本病的特点,如有复发性,不自主、重复的、快速的、无目的的抽动,影响多组肌肉。多种运动抽搐和一种或多种发声抽搐不一定同时出现。症状的强度在数周或数月内有变化。能受意志克制数分钟至数小时。抽动1日发作多次,几乎日日如此,病程超过1年以上,且在同1年之中症状缓解未超过2个月以上。有时脑电图可异常,不要误诊为癫

2.临床诊断经验

(1)TS多数患儿首发症状为简单运动抽动,最常见为眨眼,临床上经常首先诊断为习惯性痉挛、小儿抽动症。以上疾病与本症不能绝对化分,其间可有连续性,随病情发展,病程超过1年多诊断为TS。

(2)本症多组肌肉抽动时,易与肌阵挛型和限局性运动癫相混淆,不能盲目使用止抽药物,应做脑电图、动态脑电图予以区别。本病脑电图大多正常或出现非特异性慢波增多,而各型癫则有各种类型的癫波存在。

(3)部分病例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成绩下降,烦躁、动作笨拙,这类患儿给予心理治疗,功能协调锻炼有一定益处。

(4)临床上也有部分患儿伴有头部MRI或CT异常,主要表现为基底节尾核及壳核高信号,个别病例脑室旁限局性白质软化或脑室轻度扩大,第5及6脑室形成。出现这种病变者临床上多病情严重,症状不易控制。

3.诊断时还应排除其他锥体外系病变

(1)风湿性小舞蹈症:常有风湿热的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抗O抗体、血沉、C反应蛋白增高。抗风湿治疗有效。

(2)肝豆状核变性:为铜代谢障碍所致肝、脑、角膜等组织铜沉积引起病变。可有肝损害,精神障碍,锥体外系体征,角膜可见KF色素环,血浆铜兰蛋白降低。

(3)肌阵挛性癫:肌阵挛性癫每次发作时间短,常伴有意识障碍,脑电图可有高度节律异常,抗癫治疗可控制发作。

(4)小儿多动症:有时TS可伴有多动症,应注意鉴别。小儿多动症以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情绪冲动和学习困难为特征,无多发性抽搐和发声性抽搐。

【治疗】

1.药物治疗

(1)氟哌啶醇:氟哌啶醇为多巴胺受体阻滞药。一般从小剂量开始1~2mg/d,分2~3次服。根据症状效应和不良反应每隔3~5d增加剂量,直至症状减少50%~70%而又能耐受其副作用为止。可加用安坦拮抗锥体外系反应。

(2)匹莫齐特(哌迷清):锥体外系副作用较轻,但对心脏的副作用较多见,需注意心电图监测。开始剂量为0.5~1mg/d,小量增加,儿童剂量范围为0.5~6mg/d,1/d。有效率为60%~70%。

(3)硫必利: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较氟哌啶醇轻,推荐剂量为50~100mg/次,2~3/d。其他可选择的药物还有可乐定、氟奋乃静等。

(4)可乐定:伴发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症状者可用可乐定。

(5)伴有行为异常的药物治疗:伴有强迫障碍的药物治疗,采用氟哌啶醇与米帕明(30mg/kg)联合治疗疗效明显,也可与氟西汀(10~40mg/d,分2次)合用。

2.心理行为治疗 让家长、老师和邻居了解本病的有关知识,解除困惑,帮助孩子消除心理压力,尽量转移其对抽搐的注意力。也可用一种可以忍受的抽动动作来替代原有的刻板抽搐动作,对学习困难者给予特殊关心。

【治疗中的临床思维】

1.治疗时反对使用大剂量氟哌啶醇治疗。

2.分析原因,进行心理疏导,学会应用注意行为转移疗法。

3.注意使用抑制性氨基酸如酪氨酸及心情稳定剂。

4.若上述介绍药物治疗疗效不隹,也可试用舒必利、丙戊酸钠、卡马西平。

5.精神放松疗法及心理暗示治疗等都可选用,治愈后应防复发。

6.本病呈慢性过程,诊断后医师应向家属做耐心的解释工作。病程较长者因精神负担太重,常出现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心情压抑、慢性焦虑、强迫行为)。家长和老师应给予关心和体贴。

(王纪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