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治疗惊厥最佳办法

治疗惊厥最佳办法

时间:2023-03-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在围生期窒息缺氧导致脑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它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脑瘫的重要原因。并且每日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最好用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法和脑电图监测。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在围生期窒息缺氧导致脑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它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脑瘫的重要原因。

【诊断依据】

1.病史 有宫内窘迫、出生时窒息或生后缺氧史。

2.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神经系统异常,依据病情临床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1)轻度:表现为过度兴奋,肌张力、前囟张力、吸吮反射正常,瞳孔无异常改变,无惊厥及中枢性呼吸衰竭,拥抱反射稍活跃。

(2)中度: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减低,拥抱反射、吸吮反射减弱,通常伴有惊厥,无或轻度呼吸衰竭,瞳孔无改变或缩小。

(3)重度:表现为昏迷,肌张力增高或松软,拥抱反射、吸吮反射消失,惊厥多见或持续惊厥,瞳孔大小不等或扩大、对光反应消失,前囟饱满、紧张,常有中枢性呼吸衰竭。

3.辅助检查

(1)CT检查:CT特征为低密度,CT值≤18Hu。

(2)B超检查:B超影像为不同程度、不同区域的强回声,结构模糊,可以是弥漫的,也可以局限于脑室旁。脑室可受压变窄,脑室边界不清,重者脑血管搏动减弱,脑的正常结构消失,难以辨别。

(3)磁共振(MRI):能反映脑组织的不同病理变化,在检测结构上的脑损害较B超或CT更敏感。

(4)脑电图:常表现为低电压、暴发抑制,如果2~3周脑电图仍无显著好转,提示预后不良。

(5)生化检查:血清及脑脊液脑型肌酸磷酸激酶(CK-BB)活性增高,有助于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肝功、肾功、心肌酶谱异常提示多脏器损害。

【诊断中的临床思维】

1.根据围生期窒息史和神经系统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可作出诊断。

2.缺氧缺血发生在出生前数周或数月,患儿出生时可无窒息,但生后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肌张力异常或其他神经系统异常,此时应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免漏诊、误诊。

3.影像学检查在不同病程阶段会有所不同,通常出生后3~7d主要表现为脑水肿,也可发现颅内出血;要检查脑实质缺氧缺血性损害以出生后15d为宜;3~4周后检查对判断预后有参考价值。

4.HIE症状于出生后逐渐进展,72h达最重,72h后逐渐好转恢复,因此,临床分度宜于72h前后进行。

5.产伤性颅内出血有时与HIE同时并存,使症状错综复杂,须注意区别,如有持续3d以上的兴奋症状,较早出现又较快恢复的脑干受损症状,警惕大脑半球表面或颅后窝出血,需及时行影像学检查。

6.在诊断HIE时还应注意与一些特殊情况及其他疾病鉴别,如早产儿生理性肢体颤抖,肌张力低下,生活能力弱,先天性脑发育异常,遗传代谢病,宫内感染,尤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母亲用药对新生儿影响等。

【治疗】

1.三项支持治疗

(1)维持良好的通气、换气功能,使血气和pH保持在正常范围。

(2)维持各脏器血流灌注,使心率、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

(3)维持血糖在正常高值(5.0mmol/L),以保证神经细胞代谢所需能源。

2.三项对症处理

(1)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负荷量20mg/kg,15~30min静脉滴入,若不能控制惊厥,1h后可加10mg/kg。顽固性抽搐者可加用地西泮或水合氯醛。

(2)降低颅内压:控制液体入量,每日液体总量不超过60~80ml/kg。颅内压增高时,可用呋塞米,每次1mg/kg,静脉注射。严重者可用20%甘露醇,每次0.25~0.5g/kg,静脉注射,每4~6h1次,连用3~5d。

(3)消除脑干症状:当重度HIE临床出现呼吸节律异常,瞳孔改变,可用纳洛酮,剂量为0.05~0.10mg/kg,静脉注射,随后改为0.03~0.05mg/(kg·h)静脉滴注,持续4~6h,连用2~3d,或用至症状明显好转时。

3.阶段性治疗目标及疗程

(1)生后3d内:维持内环境稳定。

(2)生后4~10d:治疗重点为应用脑细胞代谢激活剂和改善脑血流药物,常用药物为胞磷胆碱100~125mg/d或脑活素(丽珠赛乐)2~5ml/d加入50ml液体内静脉滴注,10~14d为1个疗程。

(3)10d后的治疗:继续应用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有条件者可加用脑细胞生长肽,并加强新生儿期干预。

(4)新生儿期后的治疗:对有明显神经系统症状或影像检查、脑电图检查仍表现出明显的脑结构、脑发育异常者,6个月内继续应用促进脑细胞代谢及脑发育的药物,1/d,每个月连用10d为一个疗程,用4~6个疗程。同时按年龄及发育缺陷进行功能训练,并从心身、行为、情绪、喂养等综合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干预。

【治疗中的临床思维】

1.中度HIE患儿及部分重度HIE患儿病情从第4~5天起可开始好转,如会哭、会吮乳、肌张力见恢复、惊厥停止、颅压增高消失等,至第7天最多至第9天病情便明显好转。此类患儿继续治疗至10~14d便可出院,通常不会产生神经系统后遗症。

2.重度HIE患儿治疗至第10天,仍不见明显好转,如意识迟钝或昏迷,肌张力低下、原始反射引不出、不会吸吮或仍有惊厥和颅压增高,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需延长治疗时间和强化治疗。

3.重度窒息患儿PaCO2常升高,应改善通气,但要防止PaCO2过低而致脑血流减少,尤其是早产儿可造成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4.治疗过程中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供给足够的热量,防止低血糖,做好基础护理。并且每日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最好用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法和脑电图监测。

5.因钙内流是造成脑损伤的机制之一,所以如血钙降低而又不是引起抽搐的原因,可不补钙,如因低钙引起抽搐,可适量补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