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方综合征是一先天性中胚叶发育不良性疾病,为一遗传型结缔组织病,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个别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具体发病原因不明,据认为与先天性蛋白质代谢异常有关。人群发病率约4人/10万人,本综合征临床表现不一,主要累及骨骼、心血管系统和眼等器官组织。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1)骨骼改变:是马方综合征的主要改变。
①躯体骨骼改变:肱、股、胫、腓骨等长骨细长,病人呈高、瘦型,胸扁平,身高多>180cm,双手伸平,双手中指间距大于身高。
②颅骨改变:头狭长、头颅指数<75.9,双眼距过宽或过窄,下颌长、腭弓高。
③四肢改变:手指细长如蜘蛛指(趾),可见杵状指,指蹼,足扁平,掌骨指数和指骨指数增大。
(2)眼改变:主要为晶状体异位,约占86.8%,其他有视力模糊、屈光不正,震颤性虹膜内障、虹膜裂、前房改变、瞳孔狭小等。
(3)心血管系统改变:主要为主动脉根部扩张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其次为升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瘤、肺动脉扩张、脑膜瘤等。血管病变的基础是动脉中层囊性坏死。心脏病变为二尖瓣脱垂、房间隔缺损、心脏肥大、心律失常等。
2.辅助检查
(1)眼科裂隙灯检查:可确定有无晶状体异位。
(2)X线检查:指骨细长,掌骨指数≥8.4,(即右第2~5掌骨长宽之比),正常为5.5~8.0。
(3)超声心动图:可见主动脉根部扩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其他并发的心脏畸形。
(4)CT及磁共振:较超声心动图更精确。
【诊断中的临床思维】 马方综合征患者由于基因的多效性,其症状组合差别很大,因此在家族史、眼部症状、心血管系统病变及骨骼病变中,至少有两项阳性才能作出诊断。心血管病变可单独存在而不伴骨骼、眼部等表现的,为隐性马方综合征。但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纵隔肿瘤 胸部CT或MRI可明确诊断。
2.高胱氨酸尿症 可有面颊潮红,弥漫性骨质疏松,智力低下,尿硝普盐试验阳性,不发生夹层动脉瘤。
【治疗】
1.针对心血管病变的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①升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关闭不全,病人出现心慌、气短、晕厥及心前区疼痛时,应尽早手术;②若瘤体直径>5cm,或突出增大有破裂危险时应尽早手术。
(2)手术方法:可根据病情选择适当手术方法,如Bentall手术等。
2.针对晶体异位治疗 除有继发性青光眼或白内障形成需做晶状体摘除外,一般可保守观察。
【治疗中的临床思维】 本病治疗主要针对心脏病变,凡是有心脏畸形影响血流动力学者应手术治疗。手术死亡率为5%~10%,5年存活率在60%~70%,与病变严重程度、累及的范围密切相关。
(赵翠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