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治疗便秘的药物有:容积性泻药、刺激性泻药、润滑性泻药、渗透性缓泻药及促动力药等。大多数泻药经常服用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便秘患者不应长期服用单一泻药。
容积性泻药:如硫酸镁、硫酸钠,常用于治疗重症便秘或手术、结肠镜检查前导泻。但是如果经常服用大量高浓度的硫酸镁溶液,会造成脱水及肠道出血。由于它不能使结肠张力增加,所以不宜用于那些肠道运动迟缓的患者。
刺激性泻药:如酚酞(果导片),口服后刺激结肠黏膜,促进其蠕动;阻止肠液被肠壁吸收而治疗便秘,一般睡前口服。但是长期服用容易在肝脏蓄积,导致肝功能损害,还可引发变态反应、皮炎、皮疹、肠炎以及出血等症状。此类药因为刺激肠黏膜和肠壁神经丛,并可能引起大肠肌无力,形成药物依赖,因而主要用于大便嵌顿和需要迅速通便者。
润滑性泻药:如液状石蜡,口服不吸收,能润滑肠壁,使粪便稀释变软,便于排出。但是长期服用可干扰患者脂溶性维生素的正常吸收,导致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
渗透性缓泻药:如乳果糖,通过细菌分解后释放有机酸在结肠起作用,尤其适宜于老人、孕产妇、儿童及术后便秘者。糖尿病患者慎用。此类药的主要缺点是在细菌作用下发酵产生气体,引起腹胀等不适感。
中草药泻药:如大黄,是许多治疗便秘常用中成药(如牛黄解毒片、三黄片)的主要成分,其功能为泄热毒、破积滞,用于治疗实热便秘。但是由于其味苦性寒,久服易伤胃气,特别是脾胃虚寒、妊娠产后、年高体弱者不可常用;番泻叶,用开水冲泡代茶饮,能清热润燥通便。其味苦性凉,部分患者服用易引起腹痛,脾胃虚弱者不宜常用。
便秘应找出其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多可奏效或缓解。如肠道有益菌不足者可食用酸奶、蜂蜜等食物培养肠道有益菌;饮食中缺少粗纤维者可在饮食上注意补充芹菜、橙子、全麦食品等含粗纤维量高的食物;饮水不足者可每天在固定时间喝下一定量的水,如每天早晨空腹饮水1 000ml,有利于软化肠内容物,帮助排便;久坐不动者可空腹饮水,然后做仰卧起坐1~2min,或沿结肠走向顺时针按摩腹部,刺激肠道、促进肠蠕动;排便习惯不佳者可吃一些润滑肠道的食物,帮助排便,如香蕉;过度劳累、精神紧张者可补充B族维生素,或直接服用多维生素片进行补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