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是我国民间的一条保健谚语。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加冠。从气候学的观点来分析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春与秋虽都是过渡季节,但仍有差异。我国通常把3~5月称为春季,9~11月称为秋季。最高气温的平均值春季高于秋季;平均最低气温秋季则高于春季。
“春捂”就是说在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不要过早脱掉棉衣,使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脱掉棉衣,一旦气温降低,人的神经系统、体温调节中枢遭遇突然袭击,会难以适应,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同时,病菌在春季大量繁殖,乘虚侵袭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秋冻”就是就在秋季,气温稍凉爽时,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炎热的夏季,人们的体温调节中枢,千方百计增加散热,减少产热,以防受热中暑。进入凉爽的秋季,体温调节中枢可以缓点劲,这对它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以产生一种舒适感。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人的耐寒能力,这叫“低温习服”。就是说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体内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同样道理;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气温常不稳定,秋风乍起,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伤风感冒。
长寿提示:
“春捂秋冻”有一定道理,但是对于关节却不能“秋冻”,因为关节受凉会导致关节周围血液循环变差,由于关节局部毛细血管和组织发生了变化,就会释放出一些炎性物质,使得神经末梢受压迫而产生酸痛感,或患上关节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