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毽子飞舞降血糖

毽子飞舞降血糖

时间:2023-03-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踢毽子不但可以提高人体的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经常踢毽子,还可以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不适合较长时间的运动,而踢毽子运动量不大,能使全身得到活动。同时,踢毽子还能使居高不下的血糖值有所下降,所以说踢毽子是糖尿病患者一项不错的选择。踢毽子前先做15分钟的热身,以免运动中出现肌肉拉伤。踢毽子是一种有氧代谢活动,可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心脏。

踢毽子不但可以提高人体的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经常踢毽子,还可以降低血糖。踢毽子所需场地小,不必与人争抢,运动量大小可随意控制,因人而异,男女老少都可参加。在不适宜从事其他户外活动的情况下,在室内踢毽子同样也能达到健身的目的。

踢毽子对调节人的眼、脑、神经系统和四肢的支配能力有着特殊的功能。它主要以下肢做盘、磕、拐、蹦、落等动作来完成,通过抬腿、跳跃、屈体、转身等动作使脚、腿、腰、颈、眼等身体各部分得到锻炼,使人的关节得到横向摆动,带动身体最为迟钝的部位,从而大大提高各个关节的柔韧性和身体的灵活性。长期参加踢毽运动还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踢毽子要求技术动作准确,使毽子在空中飞舞不能落地,每个动作需在瞬间完成,这样就会使人的大脑高度集中,心神专一,使踢毽者感觉到身心舒畅,活力无限。

踢毽子可以加速静脉回流,维持下肢动脉和静脉的动力平衡,有效预防下肢血管性疾病,同时还可预防因久坐易患的精索静脉曲张、痔疮等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另外,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头痛、眼睛不适、肩颈病和坐骨神经痛等慢性疾病也起到了很好的缓解作用。

踢毽子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艺术。它不但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还有一定的娱乐性和艺术性。最具亲和力的是“走毽”,大家围拢在一起,你一脚我一腿,小小毽子在人群中上下飞舞,不但可以强身,还可以增进朋友间的感情,一举多得,其乐融融。

无论是哪种踢法,都有一个共同的要点,即支撑腿要伸直,身体重心要移至支撑腿。眼随毽动,注意动作的节奏,正确判断毽的方位,落点和下落速度,做好继续踢毽的准备。边踢边动脑筋,而且注意力要集中。

踢毽子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否则容易造成韧带拉伤、踝关节扭伤、腰部扭伤等。另外,不平的地面会导致力的作用不正常,使人的重心不稳,容易摔伤和造成腰扭伤,应避开。

糖尿病患者不适合较长时间的运动,而踢毽子运动量不大,能使全身得到活动。同时,踢毽子还能使居高不下的血糖值有所下降,所以说踢毽子是糖尿病患者一项不错的选择。

踢毽子不仅使下肢的关节、肌肉、韧带得到很大的锻炼,同时也能充分活动腰部。跳踢是踢毽子中较难的动作,不但要跳,腰部的协调动作也很重要,上肢、颈部也要随之运动,连续跳踢数十次,心跳可增加到每分钟150~160次。经常参加这项运动,可调节全身血流量,加速血脂的代谢,降低血糖。当然,原服用的降糖药不能马上停掉。

中老年人踢毽子应从不十分激烈的动作开始,以不出现心悸、气促为度。老年人心跳达每分钟(170-年龄)即可。踢毽子前先做15分钟的热身,以免运动中出现肌肉拉伤。生理学研究表明:踢20~30分钟毽子降血糖的效果最佳;超过40分钟,虽然可以降低血糖,但血液中脂肪增加,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而踢毽时间过短也达不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刚开始锻炼时,可从5~10分钟开始,在1~2个月内将运动时间延长到20~30分钟。每次锻炼结束时,再做10分钟的恢复运动,不要突然停止。

如果身体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有糖尿病严重并发症者,不宜从事此项运动。

同时这还是一项有益于儿童健康在长的活动。踢毽子不仅能给孩子带来欢乐和健康,而且能让孩子从中发展自己的智慧、品德和个性。踢毽子是一种有氧代谢活动,可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儿童踢毽子时,心率多在125~160次/分钟,这种强度的活动有利于儿童心脏的发育。踢毽子时,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要做屈伸、绕环、展收等多种不同方向的运动,不仅使腰肌、腹肌、骨盆肌、下肢各肌肉群以及血管、神经和腹腔、盆腔的内脏器官得到锻炼,还能促进下肢、骨盆、足弓和腹腔、盆腔内器官的发育。这种跳动的运动有利于骨骼生长,可预防将来中老年时期发生骨质疏松。

当踢不同的动作组合时,能有效地锻炼孩子快速协调变化动作的能力。另外,踢毽时眼睛要随着毽子走,颈部也要不断转动。这样能消除视力疲劳、预防近视,加强颈部的锻炼,也可促进颈椎的发育。

儿童在踢毽活动中锻炼的不仅是身体,还能发展认知能力、情感和个性心理,丰富思维活动。如果把原地用脚内侧踢变化成走和跑动盘踢等动作,则又可以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