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从苦瓜中发现类胰岛素物质——口服植物胰岛素。并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而且大量出口西方国家,这是一件世界上从未有过的崭新事物,也是中国人的骄傲。但也引起不少人的疑问甚至误解。他们在疑虑:利用植物胰岛素真的有科学依据吗?
苦瓜到底有没有降糖作用?早在明朝时期,药圣李时珍就将苦瓜列入《本草纲目》:“苦瓜苦,寒,无毒。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这些论述对糖尿病表现出的中医症候“热”、“乏”,“视力模糊”,以及现代人追求的无毒降糖,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苦瓜降糖”早已载入药典。由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年出版的《中药大辞典》(现已有第2版再版),明确列举了苦瓜的药效组分,描述了苦瓜降糖的著名动物实验:切除胰腺的猫,用苦瓜汁灌喂,可以有效降糖。由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中药现代研究荟萃》有如下内容:“从药理角度看,苦瓜亦可以治糖尿病。”其药理降低血糖作用:正常的或患四氧嘧啶糖尿病的家兔灌服苦瓜浆汁后,可使血糖明显降低。皮下注射垂体前叶浸膏引起高血糖的大鼠,灌服苦瓜浆汁的水提物亦有降低血糖的作用。给家兔口服苦瓜苷可降低血糖。对摘除胰腺的猫,降血糖作用尚未完全消失,故降糖包括对胰脏和非胰脏两种作用。
山东青岛内分泌糖尿病研究所董砚虎教授列举了苦瓜的现代研究成果:“其降糖成分目前认为包括:三萜类物质如苦瓜苷、木鳖子皂苷、齐敦果酸等;甾体类物质有臭苦瓜素(为β-谷甾醇—葡萄糖苷和5,25-豆甾二烯醇-3β-葡萄糖苷的等分子化合物)等;多肽类物质有多种苦瓜素及类胰岛素多肽等;还有少量生物碱类物质。”可见目前对此物研究已深入到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的分子水平。
植物胰岛素是杜撰的概念吗?现在不少厂家商家为了商业炒作,确实杜撰出许多毫无科学依据的概念,如“降糖素”、“精糖素”、“清糖毒因子”、“B细胞生长因子”等等。但需要明确的是植物胰岛素是一个严肃正规的科学概念。由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的《全国中草药汇编》第2版,在有关苦瓜的“药理作用”一节中指出“苦瓜内的降血糖物质包括一种生物碱和一种类似胰岛素样化合物”。由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教授郑汉臣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的《中国食用本草》在有关苦瓜的降糖作用释条中强调:“近年发现苦瓜中含有胰岛素样物质,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我国糖尿病重点专业研究机构山东青岛内分泌糖尿病研究所姜宏卫、李长春博士、著名专家董砚虎教授在《苦瓜属植物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中对苦瓜的“类胰岛素作用”进行了专门阐述:“1977年,Marquis等发现臭苦瓜素对空腹大鼠的降糖作用与胰岛素相当;1981年Aahtar等通过观察苦瓜提取不同极性成分对正常及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家兔的降糖作用,推测苦瓜的降糖成分可能包括生物碱和类胰岛素两种类型的物质。同年,Khanna等人从苦瓜果实、种子和组织中提取了一种降糖多肽,氨基酸分析显示其分子量约为11 000(166个氨基酸残基),在给沙土鼠和人皮下注射后均显示有效降糖作用,并证明其具有口服降糖活性”。国内也有相关学者发现苦瓜素除直接促进胰岛素分泌外,还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具有胰岛素作用,因此又称之为“植物胰岛素(P-insulin)”。有研究报道,国内奚光增等用苦瓜提取物研制的胶囊具有显著的降糖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适用于中轻度的糖尿病患者,包括1型和2型糖尿病。
据此,我们说糖尿病患者有希望了,并且相信将来会有更好的药来治疗糖尿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