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经历千百年的临床实践,疗效确切。其一是通过综合调节作用,补五脏,益精气,祛瘀血,标本同治,使体内的阴阳失调、气血紊乱、脏腑功能虚弱恢复正常;其二是中药确有一定的降糖作用。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根据临床主要症状分类
通常消渴可分为上、中、下三消论治。上消主症表现为烦渴多饮、口干舌燥;中消主症多表现为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结;下消主症表现为尿频量多,尿如脂膏。但这种分类方法有些片面,因为临床上三多症状并不是截然分开,往往同时存在,仅表现程度上有轻重不同而已,故在治疗上应三焦兼顾、三消同治。
阴阳偏盛偏衰分型
分为阴虚型、阳虚型、阴阳两虚型。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林兰教授将糖尿病辨证分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三型。
(1)阴虚热盛型
主症:烦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大便干结,尿色混黄,舌红少津,苔黄而燥,脉滑数细。
治则:滋阴清热。
方药:增液汤合白虎合消渴方加减:生地30g,元参30g,麦冬10g,生石膏30g,知母12g,葛根15g,花粉30g,黄连10g,枳实10g。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阴虚热盛是糖尿病早期的常见证型。见于糖尿病的早期阶段,患者大多未出现血管、神经等并发症,绝大部分患者有多饮,小便频数,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少津。其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故治当以滋阴清热为主。阴虚热盛型治疗用药,大多寒凉,不宜长期服用,以免寒凉损伤脾胃。对于脾胃素虚或老年糖尿病患者需滋阴清热药时,剂量亦不宜过大,否则过服寒凉重剂可引起胃脘不适、腹胀腹泻等胃肠不良反应。
(2)气阴两虚型
主症:典型的多饮、多尿、多食症状不明显,口咽干燥,神疲乏力,气短,腰酸软,大便干结,或兼心悸自汗,或眩晕耳鸣,或肢体麻痛,或视物模糊,舌体胖或有齿印,舌苔白,脉沉细。
治则: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散合增液汤加味:生黄芪15g,黄精15g,太子参15g,麦冬10g,五味子10g,生地15g,玄参15g,葛根15g,花粉15g,山药15g,山萸肉10g。
气阴两虚是糖尿病中最为常见的证候,大多由阴虚热盛型转变而来,少部分可见于初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以口干,乏力,气短,舌胖苔白,脉沉细为辨证要点。对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也可选用玉液汤、玉泉丸等治疗。
气阴两虚兼瘀型
主症:三多症状不明显,口干,乏力,气短,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肢体麻痛,视物模糊,胸闷胸痛,或兼双下肢微肿,或兼中风偏瘫,舌体胖,舌质暗或紫暗有瘀斑,舌底静脉紫暗怒张,脉沉细。
治则: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方药:益气养阴活血汤:黄精30g,生黄芪30g,太子参15g,麦冬12g,五味子10g,生地20g,玄参30g,丹参30g,当归10g,桃仁10g,葛根15g,花粉30g,枳实10g,生大黄6~10g。
气阴两虚兼瘀是糖尿病合并症最为常见的证型,其特征是:①病程相对较长,多见于糖尿病的中后期;②燥热虚证已退,典型的三多症状不明显,多合并视物模糊,眩晕心悸,肢体麻痛,水肿胸闷胸痛,中风偏瘫等并发症;③临床表现以口干,乏力,气短,舌胖质暗为特征。治疗上应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3)阴阳两虚型
主症:腰膝酸软,气短乏力,口干饮水不多,畏寒肢冷,颜面或下肢水肿,食欲减退,大便溏泻或泄泻便秘交替出现,小便浑浊如膏,面色苍黄晦暗,耳轮干枯,齿摇发脱,阳痿,舌淡暗,苔白干,脉沉细无力。
治则:育阴温阳,补肾活血。
方药:金匮肾气丸合水陆二仙丹加减:熟地黄15g,山药15g,山萸肉12g,泽泻15g,猪苓15g,茯苓15g,芡实15g,金樱子15g,桂枝6g,附片8g,丹参30g,葛根15g。
阴阳两虚证多见于糖尿病合并症中后期。此型患者病程较长,合并症多,病情复杂,病变部位可累及五脏六腑,其中以心、肝、脾、肾为主,但关键在肾。其病机为消渴病日久,阴损及阳,脏腑功能严重受损,气机升降失常,血液运行受阻,水液代谢障碍而致阴阳俱虚,湿浊瘀血内阻。治疗上应滋阴温阳,补肾活血,兼以利湿化浊。
辨证与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相结合分型
1991年全国中医糖尿病学会辨证标准协作组分为五期五型论治,分期为糖尿病前期(Ⅰ期)、糖尿病症状期(Ⅱ期)、合并症早期(Ⅲ期)、合并症中期(Ⅳ期)、合并症重危期(Ⅴ期)。
Ⅰ期:糖尿病前期。形体多数超重或肥胖,食欲旺盛,貌似健壮,精力体力却有所减退;无典型的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正常或稍高,但餐后有高血糖及糖尿,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异常,血脂多数偏高,可伴有Ⅰ期高血压,无其他血管神经并发症。病机特点:阴虚为主。
Ⅱ期:糖尿病症状期。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乏力等;血糖、尿糖、糖化血红蛋白均高,血脂多数偏高:可伴有高血压,无其他血管神经并发症。病机特点:阴虚化热。
Ⅲ期:合并症早期。出现临床血管神经并发症,具有下列一项者即属此期:①早期神经病变。运动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异常。②荧光血管造影或眼底镜检查,视网膜病变Ⅱ~Ⅲ期。③早期糖尿病肾病。在排除泌尿系感染、酮症酸中毒、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运动等情况外,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0~200μg/min。④可伴有大血管病变,如高血压、冠心病、下肢血管病等。病机特点:气阴两虚,络脉瘀阻。
Ⅳ期:合并症中期。合并症加重致功能失代偿,具备下列一项即属此期: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Ⅳ期。②临床糖尿病肾病致肾功能失代偿。糖尿病性心脏病致心功能失代偿。典型的糖尿病神经病变表现,如肢体麻木疼痛、肌肉萎缩、顽固性腹泻、阳痿、神经源性膀胱炎等。病机特点:阴损耗气及阳,而致气阴两伤或阴阳两虚,络脉瘀阻,痰瘀互结。
Ⅴ期:合并症重危期。合并症严重,脏器严重损害,器官或肢体残废,具有下列一项即可: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②糖尿病肾病肾衰进入尿毒症期。③糖尿病性心脏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紊乱、心力衰竭,甚至猝死。④糖尿病合并急性脑血管病。⑤严重的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病机特点:气血阴阳俱虚,痰湿瘀郁互结。
在上述分期中,合并症早、中、晚三期的划分主要是依据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如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来划分的,大血管病变则仅作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