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糖尿病前期的中成药治疗

糖尿病前期的中成药治疗

时间:2023-03-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临床上常遇到血糖已经升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人群,称为糖尿病前期,他们是糖尿病患者的“后备军”。所以,对于这些糖尿病好发人群,在糖尿病发病前期,就给予中医药结合的治疗,以防治其病情进展,避免其逐渐发展为典型糖尿病。该证多见于厥阴阴虚肝旺体质之人,加以情绪波动所致,多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

临床上常遇到血糖已经升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人群,称为糖尿病前期,他们是糖尿病患者的“后备军”。此时如能进行积极治疗,可有效地延缓、逆转病情的进展。关注这批人,无疑对社会有重大意义。

对于糖尿病前期之症状,早在中医最古老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系统论述。《素问·奇病论》指出:“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为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意思就是说,“脾瘅”的典型表现是口甘,即口中甜腻,常由多食甘美肥厚之物所致,长期嗜食甘美,可使形体肥胖,甘肥厚味蕴而为热,内聚陈气阻滞气机,不加以注意,进一步发展可转为消渴,治疗可用兰草除其陈气。这里说的“脾瘅”很类似于现代医学所说的糖尿病前期,即胰岛素抵抗引起的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防治不及时,进而可发展为消渴,即临床期糖尿病。《内经》这种对“脾瘅”可发展为“消渴”的论述,对我们今天认识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从中医病因病机来分析,脾瘅期的患者,除有体质因素存在外,常还有过食甘肥醇酒以及情志过激、劳心过度等因素,中医证候可表现为湿热、痰湿阻滞、肝胃郁热,或表现为阴虚肝旺、脾虚、气阴两虚等。湿热、痰火、郁热伤阴,“阴气不足、阳气有余”,或有胃肠结热存在,“二阳结谓之消”,则成典型消渴。

而就其重点易感好发人群来说,观察发现阳明胃热,体质壮实,肌肉丰满,精力充沛,食欲亢进,大便偏干,能吃能睡能干的人,如《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很容易发生糖尿病;少阴肾阴素虚,体质较虚,体形瘦长,多思虑,易兴奋,有失眠倾向的人,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也容易发生糖尿病;厥阴肝旺体质,体质较壮,颜面红赤,易激动,性情急躁,容易发怒的人,如《三国演义》中的张飞,也比较容易发生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少阳肝郁体质,体质较虚,性喜抑郁,悲观敏感,容易生闷气的人,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也易发生糖尿病;太阴脾虚,体质素虚,体形虚胖,肌肉松弛,食欲较差,有腹泻倾向的人,有时也可以发生糖尿病。所以,对于这些糖尿病好发人群,在糖尿病发病前期,就给予中医药结合的治疗,以防治其病情进展,避免其逐渐发展为典型糖尿病。

一般来说,糖尿病前期的基础治疗,针对脾瘅“其人数食甘美而多肥”的特点,积极采取生活方式的干预是十分必要的。调整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有人总结为九字防治方针很好。即所谓“少吃点、多动点、想开点”。

调整饮食方面。最好能做到根据病情辨证用膳。应做到控制总热量,合理配餐,低脂,适当摄入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清淡饮食,少食多餐,不吃太肥腻、太甜、太咸、太辛辣的食物;高纤维素饮食,多吃粗粮、多吃菜;多饮水,禁烟、限酒。膳食纤维可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抑制淀粉酶的作用,延缓糖类吸收,稳定血糖水平;吸附胆固醇,抑制其吸收,加速其排出等。同时由于多纤维膳食体积大,能量密度相对低,有利于控制体重,防止肥胖。玉米、糙米、全麦粉、燕麦等粮食、干豆类及各种蔬菜和水果都富含膳食纤维。

运动方面。最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和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运动量和运动时间。散步、慢跑、游泳以及中国传统的太极拳、八段锦、气功导引等,皆有利于身心健康。但重在持之以恒。

调整心态方面,一方面应尽量避免生气,保持心情舒畅,另一方面要放松心情,避免情绪紧张。要保持心态平衡,著名中医糖尿病专家吕仁和教授认为,应养成勤奋、简朴、宽容、善忍、知足、凝聚、团结协作的美德。儒家学说所谓“仁者寿”,也充分说明加强自我品行修养,培养仁爱和感恩之心,有利于人体健康和长寿。

糖尿病前期中成药的选择,也应当强调辨证论治原则。

脾胃湿热证:临床表现为胸脘腹胀,或食后饱满,头困身重,腰腿酸困,四肢倦怠,小便黄赤,大便不爽,妇女带下量多,色黄有味,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祛湿,行气调中,中成药可用二妙丸、四妙丸或配合葛根芩连微丸。

该证多发生于太阴脾虚体质之人,与过食肥甘醇酒有关。若脾虚症状突出,腹满便溏,体形虚胖者,可配合参苓白术散加味,或用中成药参苓白术丸治疗。皮肤瘙痒,或妇女外阴炎者,可加用慈航妇科洗剂水煎外洗。

胃肠结热证:临床表现为食欲亢进,大便干结,渴喜冷饮,口干口臭,畏热喜凉,小便黄赤,舌红苔黄厚,脉滑数,或滑实有力。

治法:清泄结热,通便化滞,中成药可用功劳去火片、三黄片或新清宁治疗。

该证多见于阳明体质之人,或有长期过食辛辣、烧烤、醇酒、厚味史之人。食积不化,多食,食后脘腹胀满,舌苔厚腻,脉滑者,可加用中成药加味保和丸消食。

肝经郁热证:临床表现为头晕,咽干,口苦,心烦抑郁,胸胁苦满,善太息,嗳气,舌红,舌苔薄黄有沫,脉弦或兼数。

治法:清解郁热,疏肝行气,中成药可用加味逍遥丸、龙胆泻肝丸等(新方)。

该证多见于少阳肝郁体质之人,长期情绪不稳定、五志化火是其常见诱因,治疗重在理气解郁。单纯气郁为主者,治法当疏肝理气,可用逍遥丸、越鞠丸等调治。

痰火内结证:临床表现为形体肥胖,心胸烦闷,失眠多梦,头晕,肢体困重,舌红,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治法:当清热化痰,行气调中,中成药可用小柴胡颗粒、牛黄清心丸、礞石滚痰丸等。

该证多见于少阳肝郁体质之人,气郁生痰化火,肝经郁热夹痰为病者。若为太阴脾虚痰湿内生,临床表现为形体肥胖,神疲多睡,胸闷痰多,头晕,肢体困重,舌苔白腻,脉象滑。治法当化痰行气,祛湿化滞,成药可用指迷茯苓丸、白金丸、二陈丸等。

阴虚肝旺证: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头胀头痛,颜面潮红,烘热汗出,性急易怒,咽干口渴,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心烦失眠,多梦,舌红,舌苔薄黄,脉弦或细弦。

治法:平肝潜阳,中成药可用天麻钩藤颗粒、牛黄降压片等。

该证多见于厥阴阴虚肝旺体质之人,加以情绪波动所致,多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若阴虚证突出,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耳聋,性急易怒,咽干口渴,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失眠多梦,舌红,舌苔薄黄或苔少,脉弦细者,治则当以滋阴为主,兼以潜阳,中成药可用杞菊地黄丸、耳聋左慈丸、磁朱丸等。若兼气阴两虚,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咽干口燥,倦怠乏力,气短懒言,五心烦热,心悸失眠,溲赤便秘,舌红少津液,苔薄或华剥,脉细数无力,或沉细者,治当益气养阴,平肝潜阳,中成药可用生脉胶囊、玉泉丸、避风降压片、天麻钩藤颗粒等。

总的说来,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前期症状繁多,一般说,脾胃肝肾功能失调是其根本原因,而湿热、痰火、郁热、结热是其重要病理因素,要发展为糖尿病,总离不开内热伤阴耗气的病机。所以治疗也就无外乎于清热,清化湿热,清化痰火,清泄结热,或清解郁热。我们研发的“三黄安消”和清补、清滋、清泄、清解、清化糖宁系列制剂,就体现了这种重视清热治法的思路。近期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内分泌学科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清热益气中药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课题,初步揭示了中医减轻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显示出中医药在减轻胰岛素抵抗和防治糖尿病前期方面的显著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