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治慢性下腰腿痛、骶尾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骶神经粘连。
2.定点、定位位于背面骶尾交界处正中部。在骶骨末端两侧有骶骨角,两角之间有一凹陷,即骶裂孔。
3.注射方法分斜入法和直入法两种。
(1)斜入法:取俯卧位,先寻找骶骨角,在两角间有一倒“V”形或者潜在的凹陷区,做好标记,常规消毒皮肤,用6~6.5号针头与皮肤呈90°垂直方向进针,注入少量的局麻药,当穿过骶尾韧带时,阻力顿感消失,此时应将针体、针尾倒向尾椎,并与皮肤呈15°~30°(几乎与骶骨轴线一致),缓慢刺入约2cm为宜,回抽无血液、无脑脊液后,即可注入药液。
(2)直入法:体位同斜入法。骶裂孔正常者选骶裂孔中央的上缘穿刺;经骶裂孔中央的上缘穿刺失败或骶裂孔不明显进针困难者,选骶3或骶4裂孔穿刺,即自骶角连线沿骶中嵴向上探摸,有裂孔时,面上软组织向下凹陷,并在深处能摸到骨性边缘,便可穿刺;骶裂孔过长者选骶裂孔中央的中点穿刺。常规消毒皮肤,用6~6.5号短针头自穿刺点垂直刺入,当穿过骶尾韧带出现落空感时,即为进入骶管腔的标志。回抽无血液、无脑脊液时即可注入药液。
由于采用斜入法操作复杂,如进针过深有发生全脊髓麻醉的危险,加之骶裂孔解剖变异较多,闭锁或畸形占10%~15%,穿刺困难与失败的机会较多,故骶管阻滞宜首选直入法,其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4.药物组成得宝松注射液2~3ml、1%利多卡因注射液0.5ml、维生素B12注射液1 500μg、注射用生理盐水20ml做骶管注射。每隔15天注射1次,3次为一疗程。还可根据病情需要,酌情增减药物。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者,去得宝松注射液,可用注射用胶原酶1 200~2 400单位或注射用糜蛋白酶8 000单位;再如双下肢麻木者,可单纯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每周注射1次,5次为一疗程。
5.注意事项
(1)因蛛网膜下腔的下端终点位于第2骶椎平面(少数患者可能更低),相当于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故斜入法针尖深度与直入法穿刺点均不应超过髂后上棘连线的平面下1cm,以免误入蛛网膜下腔,防止意外发生。
(2)骶管内有丰富的血管,穿刺时容易损伤出血,注药后因吸收加快会引起局麻药中毒,所以局麻药在骶管内尽量少用或者不用为宜。如回抽时血液较多,经改变针尖的方向或深浅仍有较多的回血,则应放弃骶管治疗。
(3)注药要慢,要认真观察病情变化。注药后,应卧床休息,观察15~30分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