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急诊护理学的发展

急诊护理学的发展

时间:2023-03-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急救护理学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南丁格尔的年代。此举堪称是世界上最早的用于监护呼吸衰竭病人的“监护病房”。60年代,电子仪器设备的发展,急诊护理技术进入了有抢救设备的新阶段。70年代成立了心脏监护病房,随后相继成立了各专科或综合监护病房。中华护理学会及护理教育中心举办了多次急救护理学习班,为开展急救护理工作及急救教育培训人才。

现代急救护理学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南丁格尔(Nightingale P.)的年代。但是,急救护理作为一门专业只有近20年的历史。

1854-1856年,英、俄、土耳其在克里米亚交战时,前线战伤的英国士兵死亡率高达42%以上,南丁格尔率领8名护士前往前线医院救护,使死亡率下降到2%,这充分说明了急救护理工作在抢救危重伤(病)员中的重要作用。

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欧发生了脊髓灰质炎大流行,许多病人伴有呼吸肌麻痹,不能自主呼吸,而辅以“铁肺”治疗,配合相应的特殊护理技术,效果良好。此举堪称是世界上最早的用于监护呼吸衰竭病人的“监护病房”。60年代,电子仪器设备的发展,急诊护理技术进入了有抢救设备的新阶段。心电示波、电除颤器、人工呼吸机、血液透析机的应用,使急诊护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也得到相应发展。到了60年代后期,现代监护仪器设备的集中使用,促进了ICU的建立。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国际红十字会参与下,在联邦德国召开了医疗会议,提出了急救事业国际化、国际互助和标准化的方针,要求急救车装备必要的仪器,国际间统一紧急呼救电话号码及交流急救经验等。

我国历年来重视急救事业和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医院各病房就普遍将重危病人集中在重危病房,靠近护士办公室,便于护士密切观察病情及护理。70年代成立了心脏监护病房,随后相继成立了各专科或综合监护病房。1980年10月卫生部颁发《城市医院急诊科建设方案》,北京和重庆正式成立急救中心,各医院先后成立急诊科。中华护理学会及护理教育中心举办了多次急救护理学习班,为开展急救护理工作及急救教育培训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