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针对呼吸停止、心脏停搏的病人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用心脏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复苏和挽救生命的目的。
【目的】
(1)提高急救意识,尽可能使较多医务人员接受心肺复苏(CPR)的普及培训。
(2)及时对患者实施正确的CPR,使心搏呼吸骤停的患者获得较高的复苏成功率。
【适应证】
(1)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心搏呼吸骤停者。
(2)意外事件、创伤、溺水、中毒、酸碱失衡与电解质紊乱等引起的心搏呼吸骤停者。
(3)麻醉、手术及其他诊疗技术操作中引起的心搏呼吸骤停者。
【操作流程】
1.评估
(1)病人的意识状态、体位、脉搏、呼吸道是否开放通畅、呼吸状况、年龄、是否有颈椎外伤。
(2)环境:温度、湿度、空气流通情况,是否具备抢救的重要条件。
(3)患者所处的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医务人员的安全防护。
2.准备
(1)操作者:着装整洁,动作迅速、简练、严肃、认真。
(2)急救技术:医生、护士掌握院前急救基础生命支持(BLS)等级技能。
3.操作程序(图6-1)
图6-1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操作注意事项】
(1)评估现场时,能迅速有效地远离各种危险环境(如触电、塌方、毒气泄漏等),使病人处于安全场所。
(2)启动急救医疗服务系统时,呼救者提供完整有效信息:位置、电话、发生事件、患者的情况等。
(3)心肺复苏前当患者面部朝下时,翻转时要保持病人头、颈、躯干在同一轴面上,同时转动。
(4)气道开放的仰头-抬颏法的开放标准是:下颌与耳垂的联线与地面垂直。颈椎外伤与怀疑颈椎外伤而无反应的病人,可试用托颌法,若仍未能成功开放气道时,应使用仰头-抬颏法。
(5)给予人工呼吸每次吹气时间应持续1s以上,1s吹气可以满足气体需要量,同时减少吹气时间,可尽快恢复中断的胸外按压;吹气不要过急过猛,以免造成胃扩张等并发症;正常吸气即可,无需深吸气。
(6)胸外按压时,身体前倾,手臂要伸直,保持腕、肘、肩关节与按压点垂直进行按压;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用力、快速地按压,尽量减少中断,按压下陷幅度4~5cm。
(7)成人与儿童、婴儿心肺复苏不同。儿童、婴儿先行5个循环心肺复苏再呼叫、启动EMS。
(8)特殊情况时(如溺水、电机等)应先行心肺复苏,再启动EMSS。
【护理】
(1)心肺复苏后需采用正确的复苏体位的目的在于避免患者气道梗阻和误吸的危险,此体位必须平稳,为接近自然侧卧位,头有所依靠,前臂位于躯干的前面,避免胸部受压影响呼吸,还要注意体位本身不应造成患者进一步损伤。
(2)心肺复苏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医务人员的安全。心肺训练中感染艾滋病、乙型肝炎以及细菌和真菌疾病的可能性很小。尽管传播疾病的危险性相当小,一般能选择其他有效方式的通气就不要行口对口呼吸,医务人员急救时防止接触血液或其他体液,使用防护用品如手套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