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简易呼吸囊的使用

简易呼吸囊的使用

时间:2023-03-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增加或辅助病人的自主通气;改善病人的气体交换功能;纠正病人的低氧血症,缓解组织缺氧状态;为临床抢救治疗争取时间。挤压人工呼吸器时,通过抬下颌的方式使气道充分开放,抬高的下颌顶住面罩并使面罩紧紧覆盖在脸上保持不漏气。要求抢救环境秩序良好,操作人员急救意识强,动作正规,抢救迅速、及时。使病人口腔清洁,必要时做口腔护理。

【目的】

增加或辅助病人的自主通气;改善病人的气体交换功能;纠正病人的低氧血症,缓解组织缺氧状态;为临床抢救治疗争取时间。

【适应证】

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衰竭、神经肌肉病变、药物中毒、重症哮喘等疾病造成的自主呼吸减弱或消失及肺部感染、代谢紊乱、肺水肿等原因引起的呼吸功能不全,需维持通气者。

【操作注意事项】

(1)判断病人意识用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的时间应在10s以内,病人出现眼球活动、疼痛感后立即停止。判断呼吸时,患者气道保持开放位置,判断者用耳贴近患者口鼻,头侧向病人胸部,眼睛观察5s左右。

(2)挤压人工呼吸器时,通过抬下颌的方式使气道充分开放,抬高的下颌顶住面罩并使面罩紧紧覆盖在脸上保持不漏气。挤压时使胸廓扩张维持超过1s,胸廓起伏表示潮气量已足够;过度通气和通气流量过大会发生胃膨胀。

(3)心肺复苏时,人工呼吸囊通气应为8~10/min。挤压呼吸囊每5~6s挤1次,每次呼吸都应超过1s,胸廓完全起伏。恢复自主呼吸后患者采取自然平稳侧卧位,减少气道梗阻和误吸。要求抢救环境秩序良好,操作人员急救意识强,动作正规,抢救迅速、及时。

【操作流程】

1.评估 病人的年龄、体位、呼吸道是否开放通畅、呼吸状况(频率、节律、深浅度),环境温度、湿度、空气流通情况,是否具备抢救的重要条件,物品齐全、性能良好,医务人员的安全防护。

2.准备

(1)操作者:着装整洁,动作迅速、简练,态度严肃、认真。

(2)用物:简易人工呼吸器(面罩、呼吸囊、连接管、储氧袋、回头带)、弯盘、方纱、氧气装置、开口器、舌钳。

3.操作程序(图6-2)

图6-2 简易呼吸囊使用流程

【护理】 抢救完毕后,医护人员应安抚病人,做好心理疏导。使病人口腔清洁,必要时做口腔护理。呼吸囊面罩为一次性,用后应丢弃,呼吸球囊、储氧袋、连接管用含氯消毒液抹拭后备用。

(刘向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