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①引流胸膜腔内的积气或积液,改善呼吸困难和循环障碍;②保持胸膜腔内负压,促使肺复张,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③消灭死腔,预防胸膜腔感染。
【用物准备】
(1)消毒盘:内放2%碘酒、75%乙醇、棉签等。
(2)胸膜腔闭式引流包:内有引流管、套管穿刺针、玻璃接头、血管钳、纱布、注射器等。引流管为长60~75cm的硅胶管,排气用内径0.5cm规格的引流管,排液用内径1.5cm规格的引流管,头端1.5cm处有两个侧孔。
(3)无菌水封瓶:容积为2 000~3 000ml,瓶内装生理盐水500ml。水平面应作标记,以便观察引流量。瓶内有长、短2根玻璃管,长管下端插入水面下3~4cm,短管与外界相通。
(4)如采用套管针穿刺法置管,还需另备带活动金属芯的硅胶多孔引流导管1条。该管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不锈钢针芯;另一部分为有端孔及侧孔的透明硅胶管,针芯与导管紧密结合并较导管长3mm左右。
【病人准备】
(1)解释穿刺的目的、操作程序和配合要求,取得同意后签字。
(2)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嘱其在放液或治疗时有不适感及时告知。
(3)嘱患者排空大、小便。
(4)检查病人的穿刺部位,清洁局部皮肤。
【方法】
1.核对 带用物至床旁,对床号、姓名。向患者解释目的,取得合作。
2.体位 根据病情可取坐位或半卧位,如术中置管取仰卧位。
3.引流部位的选择
(1)气胸引流应选择患侧锁骨中线第2~3肋间或腋中线第3~4肋间。
(2)血胸、脓胸或胸腔积液引流应取叩诊的浊音或实音处,在肩胛下角线的第7~8肋间或腋后线的第8~9肋间穿刺;也可根据X线透视或超声检查确定穿刺部位,并在局部用甲紫作标记。
4.消毒 穿刺部位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孔巾,局部麻醉。
5.置管 可选择肋间切开插管法和套管针穿刺法置管(图6-24)。
图6-24 胸腔引流置管部位
(1)肋间切开插管法:在预期引流部位的下一肋间做1cm与肋骨平行的横切口,插入血管钳,分离皮下直达上一肋骨上缘,用力刺穿该部位的肋间肌及胸膜,沿血管钳指引的方向插入引流管,将引流管插入2~3cm。用丝线缝合创口两端,并将引流管缝合固定于皮肤上,引流管末端与无菌水封瓶中的长玻璃管相连。
(2)套管针穿刺法:以排气为主的常采用套管针穿刺法,在预期引流部位做1cm与肋骨平行的横切口,切开皮下组织,将带活动金属芯的硅胶多孔引流导管从切口处垂直刺入,穿过胸壁时有一种落空感,在退出金属芯的同时将导管送入胸膜腔内,荷包缝合胸膜腔引流管,引流管末端连接无菌水封瓶。14岁以下儿童,可在引流管外周套一小橡皮瓶塞,穿刺成功后用胶布将瓶塞固定于胸壁上,而不必缝合。
【注意事项】
①穿刺进针点应选在肋骨上缘,以免损伤肋间神经和肋间的动、静脉;②套管针前端锋利,刺入时不可用力过猛;③穿刺时嘱病人不要咳嗽及移动;④穿刺后立即摄X线胸片以确定引流管的位置,以后定期复查。
【护理】
1.体位 血压平稳后采取半卧位。
2.引流管及水封瓶妥善固定 胸膜腔引流管与引流瓶连接后,即观察有无水柱波动。将水封瓶放在地上,用木架固定,位置低于胸膜腔60cm。引流管用别针固定于床单上,保持1m左右,防止翻身、活动时导管脱落。搬动病人时,应先用两把血管钳夹闭引流管,待搬动完毕后再松开。
3.保持引流管通畅 引流管通畅时,水封瓶内玻璃管水柱会随呼吸的运动而上下波动,如波动停止,提示引流管堵塞。常见原因有:引流管内有血块、纤维素块或脓块堵塞;引流管侧孔紧贴脓腔壁或引流管安装的位置过低,膈肌上升后堵塞引流管;安装引流管的胸壁切口太小而压迫引流管;胸壁切口的包扎过紧而使引流管受压;引流管与水封瓶长玻璃管的连接处扭曲或打折;引流管插入过深或太浅。应针对不同的原因给予相应的处理。鼓励病人咳嗽、排痰及深呼吸,以促使肺复张。术日每0.5h挤压引流管1次,1d后改为2~3h挤压1次,从近端向远端挤压胸壁段的引流管。
密切观察引流情况及病情变化。观察水封瓶中玻璃管水柱波动情况。如水柱随呼吸运动上下波动在4~6cm,表明引流通畅,如波动消失,应考虑引流管堵塞或肺的复张良好。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每24h总计1次引流量。如引流量大于200ml,色鲜红,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如有较多气体逸出,则考虑有新的损伤,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根据置管的目的,进行冲洗和引流。脓胸者应每天以无菌生理盐水冲洗直至冲洗液澄清,冲洗后注入抗生素并用血管钳夹住引流管,10min后再开放引流管。气胸或血胸者只用水封瓶引流即可。
4.更换引流管及水封瓶 水封瓶每3d更换1次,瓶内盛500ml生理盐水或蒸馏水,用胶布在瓶外做好液平标记,将引流管长玻璃管、短玻璃管及瓶塞插入水封瓶内,长玻璃管浸入水封瓶液平面下3~4cm,盖严瓶塞。更换引流瓶时,用两把血管钳将胸膜腔导管对夹后,取无菌纱布置于胸膜腔引流管下,并分离胸膜腔导管与胸膜腔引流管,上提引流管使残留液流入水封瓶内,接头处应以碘酒、75%乙醇消毒,在无菌纱布内将胸膜腔导管与胸膜腔引流管接头连接好,并紧密固定,始终保持胸膜腔闭式引流的负压状态。引流管口的敷料每1~2d更换1次,如有污染或被分泌物渗湿,应及时更换。整个操作过程应严格无菌,引流管一旦脱落,禁止将其再插入,防止感染。
5.拔管指征 胸膜腔闭式引流管一般放置2~3d。当胸膜腔内已无积气、积液,肺复张良好;或术后引流量逐渐减少,24h引流量小于50ml,水柱停止波动,无气体排出;脓胸病人经治疗脓液量<10ml;夹闭引流管24~36h后无胸闷、憋气;听诊呼吸音清晰,摄胸片证实胸腔内无积气、积液,肺复张良好即可拔管。
6.拔管方法 消毒创口,拆除缝线。拔管时嘱病人深吸一口气后屏气,用凡士林纱布盖住引流口,迅速拔出引流管,再用无菌敷料覆盖,宽胶布严密固定,压迫10min,必要时对切口做荷包缝合,防止空气进入胸膜腔。拔管后听诊肺部呼吸音,观察呼吸情况,进行胸部摄片和复查。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渗液、漏气、皮下气肿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