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凝血因子高会导致怀孕出血吗

凝血因子高会导致怀孕出血吗

时间:2023-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疾病。近年来随着产科技术及新生儿疾病诊治手段的提高,本病抢救成功率有所提高,轻、中度及时治疗预后良好,严重者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新生儿颅内出血、降颅内压用药:呋塞米、甘露醇等。用法、用量参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脑水肿的治疗”。

【疾病简述】

新生儿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疾病。发病原因主要与围生期缺氧及产伤有关,前者常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后者多见于足月儿及异常分娩的新生儿。本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可无任何临床表现,可在出血24h内出现症状,轻者常见哭闹或嗜睡,危重患儿可有面色苍白或青灰、昏迷、呼吸暂停及发绀,前囟隆起,颅缝裂开,眼球震颤或双眼凝视,抽搐、全身肌张力增高或低下,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近年来随着产科技术及新生儿疾病诊治手段的提高,本病抢救成功率有所提高,轻、中度及时治疗预后良好,严重者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头颅CT、B超检查有确诊意义。

【用药原则】

1.对症治疗 包括抗惊厥治疗、脑水肿的治疗、恢复脑血管灌流量、改进脑细胞代谢治疗,同“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2.控制出血 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可给予维生素K1,每次1~5mg,肌内注射,1/d,连续3d。同时给予维生素C、酚磺乙胺、巴曲酶等止血。

【药物选择】

1.促凝血 新生儿的颅内出血,应及时使用药物防止进一步出血,促凝血药常用

(1)酚磺乙胺:能增加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增强其聚集性和粘附性,促使血小板释放凝血活性物质,缩短凝血时间,加速血块收缩。尚可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血液渗出,止血作用迅速。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每次12.5mg/kg体重,1/6h,疗程为5~7d,也可与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混合静脉注射。

(2)巴曲酶:用于新生儿颅内出血,静脉、肌内、皮下注射或气管导管内给药,每次0.25~1 kU/次,一般1~2d为1个疗程,大多数不超过3d,如果病情需要可适当延长使用时间。

(3)维生素K1:可使凝血因子Ⅱ及凝血因子Ⅷ、凝血因子Ⅸ和凝血因子Ⅹ的前体物质羧化后转变成凝血因子Ⅱ及相应因子。当血液中的凝血因子Ⅱ及其他凝血因子缺乏时,血液的凝固就出现迟缓,这时给予维生素K1就可促进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凝血因子Ⅷ、凝血因子Ⅸ及凝血因子Ⅹ,以达到较快止血的作用。静脉注射,2.5~5mg,1/d,持续3~5d。

2.降低颅内压

(1)新生儿颅内出血、降颅内压用药:呋塞米、甘露醇等。用法、用量参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脑水肿的治疗”。

(2)碳酸酐酶抑制药类利尿降压药:乙酰唑胺。本药为碳酸酐酶抑制药,可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碳酸酐酶,有利尿等作用,但作用不强;亦可减少脑脊液的产生,减轻脑积水。5~10mg/(kg·d),分2或3次口服,一般不超过1.0g/d。肌内注射、静脉滴注,每次5~10mg/kg体重,1/6h,新生儿少用。治疗脑积水2周无效者,可行外科分流术。

3.抗惊厥治疗、脑水肿的治疗、恢复脑血管灌流量、改进脑细胞代谢 参见本章“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用药提示】

1.维生素K1(氰钴胺、钴胺素,Vitamin K1

(1)不良反应:静脉注射应缓慢,不可推注。静脉注射过快可出现面部潮红、出汗、心律失常、抽搐、低血压、发绀,甚至过敏性休克。肌内注射可引起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皮疹。

(2)禁用、慎用:严重肝脏疾病慎用。

2.酚磺乙胺(止血敏、羟苯磺乙胺、止血定,Etamsylate、Dicynone)

(1)不良反应:本药毒性低,可有恶心、暂时性低血压、血栓形成。偶有报道静脉注射时可发生休克。

(2)药物相互作用:与维生素K、氨甲苯酸等其他类型的止血药合用,可增加止血疗效;不宜与碱性药物配伍;右旋糖酐-70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及凝血时间,与本药呈拮抗作用。

(3)禁用、慎用:不可与氨基己酸注射液混合使用。

3.巴曲酶(立止血、血凝酶,Reptilase、Batroxobin)

(1)不良反应:主要为注射部位出血、创面出血、头痛、头晕耳鸣。偶有轻度皮下瘀斑、鼻出血、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皮疹、发热、血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升高及尿隐血阳性。罕有引起休克的情况。

(2)药物相互作用:血中缺乏凝血因子Ⅰ,无法产生纤维蛋白凝块,可在补充凝血因子Ⅰ后再给予本药;缺乏凝血因子ⅩⅢ,纤维蛋白凝块无法硬结,可输入新鲜血后再给予本药;纤维蛋白分解物过多,纤维蛋白的聚合作用被延缓,可用抗纤溶液与本药合用;严重血小板缺乏,血小板因子不足,削弱凝血酶的活性,可输入浓缩血小板后,再给予本药;治疗新生儿出血,须与维生素K1合用。

(3)禁用、慎用:对本药或同类药物过敏者禁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导致的出血和有血栓或栓塞史的患者禁用;血液病引起的出血禁用;血栓高危患者慎用。

4.甘露醇(甘露糖醇、己六醇、木蜜醇,Mannitol、DMannitol、Manna Sugar、Cordycepic Acid) 参见本章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5.地塞米松(德沙美松、氟甲强的松龙、氟甲去氢氢化可的松、氟美松、甲氟烯索,Dexamethasone) 参见第3章“急性感染性喉炎”。

6.乙酰唑胺(醋氮酰胺,Acetazolamide)

(1)不良反应:困倦、厌食,少数可见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长期应用可致低血钾。

(2)药物相互作用:服用期间应多饮水,长期服用应加服钾盐,但不宜与钙、碘及广谱抗生素合用。

(3)禁用、慎用:肝性脑病、肾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严重减迟、代谢性酸血症慎用;慢性非充血性闭角型青光眼禁用。

7.抗惊厥治疗、脑水肿的治疗、恢复脑血管灌流量、改进脑细胞代谢治疗 参见本章“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