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简述】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发病率显著下降。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临床表现为皮肤蜡黄、毛发稀黄、泥膏样面容,偶见皮肤出血点,常伴有肝、脾大;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神经系统表现与贫血程度不平行,常有表情呆滞、生长发育落后或倒退,重者出现震颤;循环系统症状较缺铁性贫血显著,容易并发心功能不全。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治疗后预后良好,但是如果维生素B12缺乏,治疗晚,可能影响智力发育。
【用药原则】
1.确诊后用药 在骨髓检查确诊之后用药,以免干扰诊断。
2.病因治疗 首先要去除病因,尤其是合理喂养,保证足量的维生素B12和叶酸的摄入;如果是因为吸收缺陷所致的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需长期替代治疗;如由叶酸拮抗药引起,可用四氢叶酸钙治疗,3~6mg/d,肌内注射;如伴有维生素B12缺乏单用叶酸治疗可加重神经系统并发症,需加用维生素B12。
3.注意给药途径 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维生素B12,对新生儿、早产儿、婴幼儿要特别小心。
4.注意合并症治疗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常合并缺铁,应同时补铁,并补充蛋白质及其他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药物选择】
1.维生素B12 主要与叶酸合用用于有精神神经症状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用法:肌内注射,每次25~100μg,1/d或1/2d,直至症状好转、血液学指标异常得到纠正。
2.叶酸 用于治疗无精神神经症状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与维生素B12联用治疗有精神神经症状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口服,每次5mg,3/d;肌内注射,每次15mg,1/d,20~30d为1个疗程。
【用药提示】
1.维生素B12(钴胺素、氰钴胺、动物蛋白因子、抗恶性贫血维生素,Vitamin B12、Anacobin、Berubigen、Cobalin、Cyanocobalamin、Dobetin、Vibicon)
(1)不良反应:肌内注射偶可引起皮疹、瘙痒、腹泻及过敏性哮喘,但发生率低,极个别有过敏性休克。
(2)药物相互作用:氨基水杨酸、氯霉素可减弱本药的作用。
(3)禁忌慎用:对本药过敏者及痛风(使用本药可能发生高尿酸血症)禁用。
2.叶酸(维生素Bc、维生素M、维生素R、维生素B11、法益宁、同奥,Cinnarizine)
(1)不良反应:罕见变态反应;静脉注射易致不良反应,不宜采用。
(2)药物相互作用:大剂量叶酸能拮抗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和扑米酮抗癫作用,并使敏感儿童的癫
发作次数增多。
(3)禁用、慎用:尚不明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