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简述】
急性鼻窦炎多继发于急性鼻炎,全身症状:常因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鼻炎,故原症状加重,多伴有烦躁不安、畏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及嗜睡等症状,常伴有咽痛、急性中耳炎,鼻出血或关节疼痛,较大儿童可诉头痛,年龄愈小,全身症状愈明显。局部症状:鼻塞多为病侧持续性鼻塞,因而嗅觉暂时减退或丧失;流脓涕,儿童如将脓性鼻涕咽下,可引起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和腹泻等胃肠症状;眶内并发症较成人多见。
【用药原则】
1.一般治疗 患儿应注意保暖和休息,避免再次受凉、过度疲劳或感染;可行蒸气熏鼻或面部热敷,也可对症治疗;小儿不宜用镇静药和止痛药。
2.鼻局部应用低浓度鼻减充血药 以利鼻腔和鼻窦通气引流,使用应限制在7d以内。
3.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最好是依据鼻内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而定,而在未得到确切结果之前,可选用针对化脓性球菌(肺炎链球菌)和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有效的抗生素,常用的是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不主张联合应用抗生素。
4.黏液稀释及改善黏膜纤毛活性药物 可以稀释脓性分泌物,同时恢复黏膜纤毛的活性,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和鼻腔黏膜环境的改善。
5.抗组胺类药物 对于合并变应性因素者可适当加用抗组胺类药,以减轻鼻黏膜的水肿程度。
6.中医治疗 可缩短病程。
【药物选择】
1.鼻减充血药 能缓解黏膜肿胀造成的鼻塞和窦口阻塞,改善引流、收缩血管,适用于急性鼻炎、鼻窦炎、慢性肥大性鼻炎。
(1)麻黄碱滴鼻剂(0.5%):有收缩血管作用,用于急性鼻炎、鼻窦炎、慢性肥大性鼻炎。滴鼻,每次1或2滴,3/d,连用不超过7d。
(2)盐酸羟甲唑林鼻喷剂:用于急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肥厚性鼻炎,喷鼻,每次每侧1或3喷,早晨和睡前各1次,用5d需停2d,不能长期使用。
2.抗生素 适用针对化脓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所致的鼻炎、鼻窦炎。青霉素10万~20万U/(kg·d),分2次静脉滴注;也可选用头孢菌素类,具体用法、用量参见本节“慢性鼻窦炎”。
3.黏液稀释及改善黏膜纤毛活性药 该类药物适用于慢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
(1)标准桃金娘油:适用于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口服,4~10岁,每次120mg,2/d,>10岁,口服,每次300mg,每日2或3次。
(2)盐酸氨溴索:适用于急慢性鼻炎,口服,>12岁,每次30mg,3/d,长期服用者可减为每日2次;<12岁,口服,1.2~1.6mg/(kg·d)。
(3)羧甲司坦:适用于急慢性鼻炎,口服,每次10mg/kg体重,每日3次;口服液,每次10ml,3/d。
(4)氨溴特罗(易坦静):<12岁,口服,每次2.5~15ml,2/d;>12岁,口服,每次20ml,2/d。
(5)仙璐贝:适用于急慢性鼻炎,口服,7~14岁,25滴/次(2ml),3/d;2~6岁,15滴/次(1ml),3/d。
4.抗组胺类药 适用于合并有变态反应性鼻炎、鼻窦炎。
(1)氯雷他定:口服,2~12岁或体重>30kg,每次10mg,1/d;体重≤30kg,每次5mg,1/d。
(2)马来酸氯苯那敏:0.35mg/(kg·d),分3或4次口服。
5.中药 鼻窦炎口服液,鼻渊舒,鼻渊通窍颗粒等,12岁以下小儿应减量服用,1岁以下婴儿因胃肠功能差不应服用。
【用药提示】
1.麻黄碱滴鼻剂、盐酸羟甲唑林鼻喷剂 参见本节“急性鼻炎”。
2.黏液稀释及改善黏膜纤毛活性药物 参见“慢性单纯性鼻炎”。
3.氯雷他定(克敏能、开瑞坦、诺那他定、海王抒瑞,Loratadine、Clarityne) 参见第3章“支气管哮喘”。
4.氯苯那敏(扑尔敏、马来酸氯那敏、氯苯比胺、氯苯比丙胺、氯非那敏、氯屈米通、马来那敏、马来酸氯苯比胺、曲吡那敏、氯屈米通,Chlorpheniramine、C-meton) 参见第12章“湿疹”。
5.青霉素钠(盘尼西林钠、青霉素G钠、苄青霉素钠,Penicillin G Sodium、Penicillin G) 参见第6章“化脓性脑膜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