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用给药方法

常用给药方法

时间:2023-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实验动物进行药物处理涉及给药方法。本节主要介绍在生理科学实验中常用的给药方法。小鼠腹腔注射时,左手固定动物,使鼠腹部面向捉持者,鼠头略朝下。大鼠、豚鼠、兔、猫等皆可参照小鼠腹腔注射法。肌内注射应选择肌肉发达、血管丰富的部位,如大鼠、小鼠和豚鼠的大腿外侧缘。小鼠、大鼠、豚鼠一般不做肌内注射,如需要时,每只小鼠一次注射量不超过0.1ml。药液与皮肤接触的时间可根据药物性质和实验要求而定。

机能学实验中,无论是急性动物实验,还是慢性动物实验,都需要对实验动物进行处理,用药物对实验动物进行处理是一种常规方法。对实验动物进行药物处理涉及给药方法。本节主要介绍在生理科学实验中常用的给药方法。

较常见的给药方法有:摄取法给药、注射法给药、涂布法给药和吸入法给药,其中前两种方法较为常用。

在急性实验中所进行的各种注射,一般都不需要无菌操作。做慢性动物实验时,应根据给药途径选择无菌操作。

(一)经消化道给药法

1.自动摄取法 把药物放入饲料或溶于动物饮水中让动物自动摄取。此法简单方便,但摄入的剂量不够准确。该方法一般适用于对动物疾病的防治或某些药物的毒性实验,复制某些与食物有关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2.喂药法 如药物为固体,对体形较大的动物如豚鼠、兔、猫和狗,可用喂药法给药。动物抓取固定好,操作者的左手拇、示指压迫动物颌关节处或其口角处,使口张开,用镊子夹住药物,放进动物舌根部,然后闭合其嘴,使动物吞咽下药物。

3.灌胃给药法 灌胃给药能准确掌握给药量、给药时间、发现和记录药效出现时间及过程。但灌胃操作会对动物造成损伤和心理影响。熟练的灌胃技术可减轻对动物的损伤。

图3-13 小鼠灌胃法

小动物灌胃用灌胃器,灌胃器由注射器和灌胃管构成,用尖端磨平后稍加弯曲的注射器针头制成灌胃管。小鼠的灌胃管长4~5cm,直径约1mm(10~12号针头),大鼠的灌胃针长6~ 8cm,直径约1.2mm(12~14号针头)。胃管插入深度大致是从口腔至最后一根肋骨后缘,成年动物插管深度一般是:小鼠3cm、大鼠5cm、家兔15cm、犬20cm。小鼠灌胃法见图3-13。

4.经直肠给药 根据动物大小选择不同的导尿管,在导尿管的头部涂上凡士林,使动物取蹲位,一操作者以左臂及左腋轻轻按住动物的头部及前肢,用左手拉住动物尾巴以暴露肛门,右手轻握后肢。另一操作者将导尿管缓慢送入肛门,插管深度以7~9cm为宜。药物灌入后,取生理盐水将导尿管内的药物全部冲入直肠内,然后将导尿管在肛门内保留一会儿再拔出。

(二)注射给药法

1.皮下注射法 在准备注射部位的皮肤后,左手将

注射部位附近的皮肤提起,右手握住注射器,斜向刺入。

刺入后左手放开皮肤,先用左手将活塞回抽,若无血液流入注射器则表明并未刺伤血管,则可将注射器活塞徐徐推进,将预定剂量的药物注入。若注射针头已刺伤血管,则应将针头拔出,重新注射。小鼠皮下注射一次量为0.1~0.3ml/10g体重,大鼠一次注射量约为1ml/100g体重。

2.腹腔注射法 动物腹部向上固定,腹腔穿刺部位一般多在腹白线偏左或偏右的下腹部。小鼠腹腔注射时,左手固定动物,使鼠腹部面向捉持者,鼠头略朝下。右手持注射器进行穿刺,注射针与皮肤面呈45°角刺入腹肌(图3-14),针头刺入皮肤后进针3mm左右,当感到落空感时表示已进入腹腔,回抽无肠液、尿液后即可注射。注射量0.1~0.2ml/10g体重。应注意切勿使针头向上注射,以防针头刺伤内脏。大鼠、豚鼠、兔、猫等皆可参照小鼠腹腔注射法。但应注意家兔与猫在腹白线两侧注射,离腹白线约1cm处进针。大鼠1~3ml/100g体重。

3.肌内注射法 肌内注射主要用于注射不溶于水而悬于油或其他剂型中的药物。肌内注射应选择肌肉发达、血管丰富的部位,如大鼠、小鼠和豚鼠的大腿外侧缘。小鼠、大鼠、豚鼠一般不做肌内注射,如需要时,每只小鼠一次注射量不超过0.1ml。

4.静脉注射法 静脉注射应根据动物的种类选择注射的血管。大鼠和小鼠多选用尾静脉,家兔多选用耳缘静脉(图3-15),犬多选用后肢小隐静脉,豚鼠多选用耳缘静脉或后肢小隐静脉注射。因为静脉注射是通过血管给药,所以只限于液体药物。如果是混悬液,可能会因悬浮粒子较大而引起血管栓塞。实验过程中需反复静脉给药,也可不抽出针头,将针头固定,换一有肝素生理盐水的注射器接上,防止血液流失和凝血,以备下次注射时使用。

图3-14 小鼠腹腔注射方法

图3-15 兔耳缘静脉注射法

(三)涂布法给药

涂布皮肤方法给药主要用于鉴定药物经皮肤的吸收作用、局部作用或致敏作用等。药液与皮肤接触的时间可根据药物性质和实验要求而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