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偶测血压 是医务人员按统一的规范进行测量获得的血压值。能及时、快捷地提供即时血压值,有较高的准确性,且与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密切相关。但是个体血压随着季节、昼夜、体力与精神应激状况等不断波动,故偶测血压测到的某一时点的血压不能反映血压波动的全貌。
表8-1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
1mmHg=0.1333kPa
表8-2 影响预后的因素(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
注:SBP、收缩压;DBP、舒压;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VMI.左室质量指数;IMT.内膜中层厚度;BMI.体质指数;WC.腰围
表8-3 按危险分层,量化地估计预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
注:此表仍沿用1999年指南的分层,量化估计预后应根据我国队列人群10年心血管发病的绝对危险,若按低危患者<15%,中危患者15%~20%,高危患者20%~30%,很高危患者>30%,作为中国人的标准,将高估我国人群的危险,尚待对上述标准进行评议,以最终确定适合我国的低、中、高危标准。(SBP、收缩压;DBP、舒张压)
2.动态血压检测(ABPM) 动态血压检测(ABPM)采用上臂袖带间断自动充气间接测压,根据压力波震荡法或柯氏音听诊法原理拾取信号并记录储存,一般每隔15~20min测量血压1次,连续记录24h,可反映不同生理节律和外界环境时的血压变化。正常值参考标准:24h平均值<17.3/10.7kPa(130/80mmHg),白昼平均值<18/11.3kPa(135/85mmHg),夜间平均值<16.7/10kPa(125/75mmHg)。正常情况下,夜间血压值比白昼血压均值低10%~20%。临床意义表现在:①作为高血压的诊断工具;②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③判断高血压病情程度:判断血压水平、血压昼夜节律以及血压变异性,因而可作为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④评价高血压治疗:以便检测降压效应,提高治疗效果;⑤如果同时进行Holter和ABPM检查,还可观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与血压变化的关系,用于分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诱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