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诀】
湿热麻杏薏甘汤,发热日晡身疼痛,
临证权衡用剂型,清热利湿能祛风。
【方药】 麻黄去节,汤泡,半两(1.5g),杏仁(去皮尖,炒)十个(1.8g),薏苡仁半两(1.5g),甘草炙,一两(3g)。
【用法】 上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
【功效】 发表祛风,利湿清热。
【学用导读】 运用麻杏薏甘汤除了辨证准确外,还要重视方药煎煮方法,即以水煮药散,连汤带药一并服用。结合临床治病体会,运用麻杏薏甘汤用水煮散治疗慢性病证效果比较好。
【中医辨证】
1.太阳湿热痹证 一身尽疼痛,发热,甚于日晡,四肢沉重,或头晕,或疼痛游走不定,苔薄,脉沉或迟。
2.用方思路 本方既可治疗湿热表证以身体沉重为主者,又可治疗湿热痹证以疼痛为主者。
3.病变证机 湿热侵入营卫筋脉,气血壅滞不利,以此而演变为筋脉拘急。
4.审证要点 一身尽疼痛或疼痛游走不定、四肢沉重、苔薄、脉沉或迟。
5.随证加减用药 若郁热明显者,加知母、石膏、秦艽,以清热通络止痛;若舌红者,加生地黄、赤芍、当归,以清热凉血活血;若关节拘急者,加川芎、白花蛇,以行血祛风通络;若关节疼痛明显者,加乳香、没药、穿山甲(代),以活血通络止痛。
【西医辨病】 本方可用于治疗西医临床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等。只要符合其主治病变证机,也可加减运用,辅助治疗如过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
【医案助读】 杨某,男,22岁。2年前因关节疼痛而到医院检查,发现风湿因子阳性,几经中西药治疗,风湿因子仍然阳性,近因低热不退而前来诊治。刻诊:肌肉关节轻微疼痛,下午低热(37.4℃左右),面色略红,口干欲饮水,饮食尚可,舌质红,苔薄黄,脉略浮。辨为太阳湿热痹证。方用麻杏薏甘汤加味:麻黄15g,杏仁18g,薏苡仁15g,炙甘草30g,生川乌10g,知母24g。5剂,将药共研细末,每日服3次,每次6g,煎煮连汤带药一并服用。用药20天,下午低热消除。又以前方治疗3个月余。复查:风湿因子转为阴性。
诊治提示:根据下午低热,结合张仲景论麻杏薏甘汤主治“发热日晡所剧者”,再根据口干欲饮水而辨为太阳湿热痹证。方中麻杏薏甘汤利湿清热,通络止痛;加生川乌通利关节,温通筋脉;知母清退郁热、兼以养阴、制约温热药而不伤津。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利湿清热,通络养阴,温阳通脉之效。
特别提示:治疗肌肉、关节疼痛,若病变证机是湿热,其治当利湿清热,若尽用清热药则会寒凝气机,所以必配温热药以温通。加味用药既用川乌温通止痛,又用知母清透郁热,因此才能取得治疗效果。
【方证研究】 太阳主肌表营卫筋脉,营卫调和则筋脉柔和强健。湿热侵袭肌表营卫筋脉,壅滞经气,筋脉阻滞不通,则一身尽疼痛;正邪斗争,正气借助自然阳气而抗邪,则发热,甚于日晡;湿热壅滞,湿性重沉,则四肢沉重;湿热熏蒸于上,则头昏;湿热攻冲走窜,则疼痛游走不定;舌淡,苔薄,脉沉或迟,均为湿热浸淫之征。其治当发表祛风,利湿清热,则热清湿去。方中薏苡仁舒筋脉,缓挛急,善主风湿热痹证;麻黄发汗祛湿,受薏苡仁所制,辛温而不助热;杏仁通利水道而祛湿;甘草益脾胃,以使脾运化水湿。
现代药理学研究:本方具有抗风湿、改善微循环、抗过敏、抗菌等作用。
【使用禁忌】 气血虚弱证慎用本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