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诀】
葛根半夏生姜汤,麻桂芍草大枣依,
解表温里降胃逆,恶寒呕吐最相宜。
【方药】 葛根四两(12g),麻黄去节,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芍药二两(6g),桂枝去皮,二两(6g),生姜切,二两(6g),半夏洗,半升(12g),大枣擘,十二枚。
【用法】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功效】 解表散邪,和胃降逆。
【学用导读】 葛根加半夏汤主治表里兼证,临证运用既要重视葛根与麻黄用量的比例,又要重视葛根与半夏用量的比例,还要重视半夏与麻黄配伍关系,以此才能用活葛根加半夏汤。
【中医辨证】
1.太阳伤寒证与脾胃寒证相兼 发热,恶风寒,无汗,头痛,胃脘疼痛绵绵不止或拘急疼痛,呕吐或吐清水,舌淡,苔薄白,脉紧或浮。
2.用方思路 本方是主治太阳伤寒证与脾胃寒证相兼的基础方,以治疗胃寒气逆证、寒滞鼻窍证为临床扩大应用。
3.病变证机 风寒既侵袭太阳营卫,又浸淫脾胃,以致卫闭营郁,寒袭脾胃。
4.审证要点 发热、恶风寒、无汗、头痛、胃脘疼痛、呕吐、舌淡、苔薄白、脉紧或浮。
5.随证加减用药 若呕吐明显者,加陈皮、吴茱萸,以温胃降逆止呕;若大便溏者,加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止泻等。
【西医辨病】 本方可用于治疗西医临床中的急、慢性肠胃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肠胃型感冒等。只要符合其主治病变证机,也可加减运用,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等。
【医案助读】 柴某,女,22岁。因鼻塞不通、流清稀鼻涕而到医院检查,发现鼻腔息肉,经手术治疗后,仍然鼻塞不通、流清稀鼻涕。经复查,手术成功,息肉未复发。因鼻塞不通而前来诊治。刻诊:鼻塞不通,清稀鼻涕,遇寒加重,无汗,轻微头痛,舌淡,苔薄白,脉浮。辨为寒滞鼻窍证。方用葛根加半夏汤加味:葛根12g,麻黄9g,炙甘草6g,白芍6g,桂枝6g,生姜6g,半夏12g,大枣12枚,苍耳子15g,白芷15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次服。二诊:鼻塞与鼻涕好转,续服前方20余剂,诸证悉除。随访半年,一切正常。
诊治提示:根据鼻塞不通,无汗辨为表实证,再根据清稀鼻涕、遇寒加重辨为寒,以此辨为寒滞鼻窍证。方中葛根加半夏汤散寒通窍,加苍耳子、白芷温通鼻窍。方药相互为用,以治鼻塞不通证。
【方证研究】 风寒侵袭营卫,营卫与邪气相争,则发热;卫气固护不及,则恶风寒;腠理闭塞,则无汗;经气经脉不利,则头痛;寒袭于胃,胃气壅滞,则胃脘疼痛,绵绵不止,或拘急疼痛;胃气不降而上逆,则呕吐,或吐清水;舌淡,苔薄白,脉紧或浮均为寒气侵袭之征。其治当解表散邪,和胃降逆。
方中麻黄解表散寒。葛根既和胃气又生津液,更濡养筋脉。桂枝解肌散邪。半夏醒脾和胃,散寒降逆。生姜解表散寒,温胃和中。芍药益营助卫。甘草、大枣,补中气,益汗源。
现代药理学研究:本方具有解热、抗炎、抗菌、保护胃黏膜、抑制平滑肌痉挛等作用。
【使用禁忌】 太阳中风证与胃寒证相兼慎用本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