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麻黄配石膏的共同功效

麻黄配石膏的共同功效

时间:2023-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张仲景设麻杏石甘汤方药用量的比例,是主治肺热证,临床中若能调整方药用量比例,也能主治表寒里热证。1.肺热证 咳嗽,或气喘,或痰稠色黄,或痰中带血,身热,或汗出,或无汗,口渴,舌红,苔黄,脉浮数。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近因急性发作而前来诊治。续服前方6剂,病证痊愈。方药相互为用,既清热又兼顾气虚,以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歌诀】 

肺热麻杏石甘汤,汗出而喘法度良,

宣发肃降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方药】 麻黄去节,四两(12g),杏仁去皮尖,五十个(8.5g),甘草炙,二两(6g),石膏碎,绵裹,半斤(24g)。

【用法】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黄耳杯。

【功效】 清宣肺热,止咳平喘。

【学用导读】 张仲景设麻杏石甘汤方药用量的比例,是主治肺热证,临床中若能调整方药用量比例,也能主治表寒里热证。

【中医辨证】

1.肺热证(邪热壅肺证) 咳嗽,或气喘,或痰稠色黄,或痰中带血,身热,或汗出,或无汗,口渴,舌红,苔黄,脉浮数。

2.用方思路 本方是主治肺热证为基础方,以治疗表寒里热证为临床扩大应用。

3.病变证机 邪热侵袭于肺,肺气不降,浊气上逆,以致肺热。

4.审证要点 咳嗽、或气喘、口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5.随证加减用药 若痰多色黄者,加贝母、胆南星、黄芩,以清肺化痰;若气喘明显者,加桑白皮、款冬花、贝母,以泻肺平喘;若大便干结者,加大黄、天花粉,以泻大肠,安肺里;若咳嗽明显者,加桔梗、百部,以清肺止咳;若胸闷者,加葶苈子、紫苏子,以泻肺行气宽胸;若肺气损伤明显者,加粳米、人参,以补益肺气等。

【西医辨病】 本方可用于治疗西医临床中的急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气管哮喘、麻疹肺炎、麻疹、百日咳、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肺炎等。只要符合其主治病变证机,也可加减运用,辅助治疗如尿道炎、膀胱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等。

【医案助读】 刘某,男,64岁。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近因急性发作而前来诊治。刻诊:咳嗽,气喘,痰黄而黏,咳痰不爽,胸中烦热,口渴欲饮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略弱。辨为肺热证。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12g,杏仁12g,石膏24g,葶苈子15g,知母15g,桔梗15g,红参6g,大枣10枚,生甘草10g,瓜蒌15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次服。二诊:诸证基本解除。续服前方6剂,病证痊愈。

诊治提示:根据咳嗽、气喘、痰黄而黏、口渴辨为肺热,以此选用麻杏石甘汤清宣肺热,加葶苈子清泻肺热,知母清热养阴,桔梗宣肺止咳,红参、大枣补益肺气。方药相互为用,既清热又兼顾气虚,以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方证研究】 肺主宣发与肃降,主一身之气,邪热侵袭于肺,肺气不降而上逆,则咳嗽,或气喘;肺主通调水道,水不得下行而变生为痰,痰热胶结不解,则痰稠色黄,或痰中带血;肺热充盛于外,则身热;邪热迫津外泄,则汗出;若热郁胶结于内,则无汗;热伤阴津,则口渴;舌红,苔黄,脉数,均为邪热壅肺病理病证。其治当清热宣肺,止咳平喘。方中麻黄与石膏相伍,石膏用量倍于麻黄,既清泻郁热,又制约麻黄宣肺而不助热;麻黄既宣发肺气,又制约石膏清泻而不寒凝;杏仁肃降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调理肺气;甘草益肺气,使宣发降泄药不伤肺气。

方药配伍特点:辛温之宣与辛寒之清相伍,宣发肺气受寒凉之制而不助热,清泄肺气受辛温之制而不寒凝,相互为用,从而达到泄邪愈疾之目的。

现代药理学研究:本方具有镇咳、祛痰、平喘(对组胺、乙酰胆碱、5-羟色胺、氯化钡所致的平滑肌痉挛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解热、抗过敏、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抗菌、抗病毒、改善血液循环、升高血压等作用。

【使用禁忌】 肺寒证、肺阴虚证慎用本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