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诀】
温阳桂枝甘草汤,心下悸动欲得按,
胃脘悸动亦能治,心胃阳虚皆除完。
【方药】 桂枝去皮,四两(12g),甘草炙,二两(6g)。
【用法】 上二味,以水三升,温服一升,去滓。顿服。
【功效】 补心阳,益心气。
【学用导读】 桂枝甘草汤虽是主治心阳虚证的基础方,但因药味少,作用弱,仅可治疗心阳虚轻证,若是心阳虚重证,最好选用桂枝加附子汤或随证加味用药。
【中医辨证】
1.心阳虚悸证 心悸欲得按,按之则舒,胸闷,汗出,面色萎白,形寒,舌淡,苔薄,脉虚无力。
2.用方思路 本方既是主治心阳虚证的基础方,又是主治胃阳虚证(胃脘疼痛,胃中悸动不安,按之则舒,或呕吐,或恶心,或形寒,舌淡,苔薄,脉弱)的基础方。
3.病变证机 心阳虚弱不能守护,心中空虚无所主,或胃阳虚弱,寒气内扰,以致心胃阳虚。
4.审证要点 心悸或胸闷、汗出、或胃中悸动、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
5.随证加减用药 若阳虚恶寒者,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若气虚短气者,加人参或西洋参、黄芪,以益气补虚;若血虚头晕目眩者,加当归、龙眼肉,以滋补阴血;若夹郁热心烦者,加知母、茯苓,以清心除烦安神;若怔忡者,加酸枣仁、远志,以安神定志。
【西医辨病】 本方可用于治疗西医临床中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动过缓、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只要符合其主治病变证机,也可加减运用,辅助治疗如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炎等。
【医案助读】 杨某,男,50岁。2年来经常胃中悸动不安,经检查没有发现异常变化,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胃中悸动不安,发则上气不接下气,口淡不渴,饮食尚可,大小便正常,舌脉无变化。辨为胃阳虚证。方用桂枝甘草汤加味:桂枝12g,炙甘草6g,红参10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次服。二诊:胃中悸动不安好转。续服前方6剂,诸证解除。
诊治提示:根据胃中悸动不安、口淡不渴辨为阳虚,再根据上气不接下气辨为气虚。以此选用桂枝甘草汤温胃助阳止悸,加红参益气补虚。方药相互为用,以治疗胃阳虚弱证。
【方证研究】 心阳虚而不能固护,则心悸;阳虚而浊气壅滞,则胸闷;阳虚于外而不能固守营阴,则汗出;虚阳得按则以内守,故按之则舒;阳虚不能温养于上,则面色萎白;阳虚不能温煦形体,则形寒;舌淡,苔薄,脉虚无力,均为心阳虚之征。其治当温补阳气,调理心胃。方中桂枝温通心阳,益气和中;甘草补益心气,与桂枝相用,甘温温阳益气,辛甘化阳补阳。再者,桂枝与甘草相配伍,辛甘化阳,既可温补心阳,又可温补胃阳。
现代药理学研究:本方具有抗心肌缺血、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镇静、解热、抗炎等作用。
【使用禁忌】 心阴虚证、胃阴虚证慎用本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