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阳虚大腿两边潮湿吃什么中药

阳虚大腿两边潮湿吃什么中药

时间:2023-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越婢加术汤若是主治肺病证,方中麻黄作用是宣肺平喘;若是主治脾胃病证,方中麻黄作用是发阳郁散水气。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经常咳嗽有痰,病情反复发作,近因咳嗽加重而前来诊治。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歌诀】

越婢加术汤麻黄,石膏甘草大枣姜,

主治面目身黄肿,行水清热理脾胃。

【方药】 麻黄六两(18g),石膏半斤(24g),生姜三两(9g),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6g),白术四两(12g)。

【用法】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恶风加附子一枚,炮。

【功效】 调理脾胃,行水清热。

【学用导读】 越婢加术汤若是主治肺病证,方中麻黄作用是宣肺平喘;若是主治脾胃病证,方中麻黄作用是发阳郁散水气。提示:麻黄于方中因主治病证不同,所起治疗作用也不同。

【中医辨证】

1.脾胃阳郁水气证 腹大,身重,四肢倦怠烦热,心烦,小便难,一身面目水肿,或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沉。

2.用方思路 本方是主治脾胃阳热水气证的基础方,以治疗脾胃郁热肉枯证(肌肉干涩,枯燥不荣,四肢烦热而懒动或四肢萎软,或肌肤郁热,或小便不畅,舌红,苔薄,脉沉)、肺热夹寒证为临床扩大应用。

3.病变证机 脾胃郁热,阳郁不行,或阳郁不化水,水气肆虐,以此而演变为脾胃阳郁水气病理病证。

4.审证要点 腹大、身重或一身面目水肿、舌质红、苔薄黄、脉沉。

5.随证加减用药 若阳虚明显者,加附子,以温阳固表;若眼睑水肿者,加桂枝、茯苓,以化气行水;若小便不利者,加滑石、车前子、瞿麦,以利水通小便;若气虚者,加黄芪、苍术,以补气燥湿化水。

【西医辨病】 本方可用于治疗西医临床中的急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等。只要符合其主治病变证机,也可加减运用,辅助治疗如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流行性感冒等。

【医案助读】 宋某,女,43岁。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经常咳嗽有痰,病情反复发作,近因咳嗽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咳嗽因受凉加重,恶风寒,痰稠色黄,咳痰不爽,大便溏泄,倦怠乏力,舌淡红,苔薄黄,脉浮紧。辨为肺热夹寒证。方用越婢加术汤加味:麻黄18g,石膏24g,生姜9g,大枣15枚,甘草6g,白术12g,桂枝g,黄芩15g,瓜蒌15g,党参15g,茯苓15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次服。二诊:咳嗽减轻,痰稠色黄消除。续服前方12剂,诸证悉除。

诊治提示:根据咳嗽因受凉加重辨为寒,再根据痰稠色黄辨为热,又因大便溏泄、倦怠乏力辨为虚,以此选用越婢加术汤清热散寒益气、调理肺气宣发,加黄芩、瓜蒌清热化痰,桂枝通阳降逆,党参补益肺气,茯苓渗利痰湿。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方证研究】 脾胃阳郁,气机郁滞,则腹大、身重、四肢倦怠;阳热充斥于外,则身热;热扰于心,则心烦;浊热下灼,则小便难;阳气郁滞,气不化水,水气内盛而外斥,则一身面目水肿;热伤阴津,则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沉,均为脾胃阳郁水气之征。其治当调理脾胃,行水清热。方中麻黄发越脾胃郁阳而行水气;石膏清透脾胃阳郁之热;白术健脾燥湿以运化水湿,杜绝水湿变生之源;生姜宣散,调理脾胃气机,发越郁阳而降逆;大枣、甘草补中益气,和中补脾,并能调和诸药。

现代药理学研究:本方具有抑制气管平滑肌痉挛,抗菌、抗炎、解热、保护胃黏膜等作用。

【使用禁忌】 脾胃气虚证慎用本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