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时间:2023-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治病证,以热为主,虚为次,病变证机主次变化可调整方药用量及加减用药。方用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加味:白头翁12g,炙甘草12g,阿胶12g,黄柏12g,黄连12g,秦皮12g,白芍24g,木香10g。续服前方治疗20余剂。

【歌诀】 

白头翁加草阿胶,主治产后热血利,

肝热血虚热利证,临证加减主下利。

【方药】 白头翁二两(6g),甘草、阿胶各二两(6g),柏皮(黄柏)三两(9g),黄连三两(9g),秦皮三两(9g)。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内胶令消尽,去滓。分温三服。

【功效】 清肝凉血,益气补血。

【学用导读】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治病证,以热为主,虚为次,病变证机主次变化可调整方药用量及加减用药。

【中医辨证】

1.血虚热利证 下利或利下脓血,里急后重,腹痛,口苦,渴欲饮水,四肢困重,面色不荣,肌肤枯燥,头晕,舌红,苔黄或腻,脉细数或沉弱。

2.用方思路 本方是主治血虚热利证的基础方,以治疗血虚血热证为临床扩大应用。

3.病变证机 厥阴肝热下迫而灼伤脉络,气血亏虚,以致肝热血虚下利。

4.审证要点 腹痛、便脓血、渴欲饮水、面色不荣、舌偏红、苔黄略腻、脉沉弱。

5.随证加减用药 若腹痛者,加白芍、木香,以行气调血;若便脓血者,加当归、赤芍,以凉血理血,止脓血;若后重者,加槟榔、薤白,以行气导滞。

【西医辨病】 本方可用于治疗西医临床中的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急性坏死性肠炎、滴虫性肠炎等,还可用于辅助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宫颈切除后引起的大出血、红斑性狼疮等。

【医案助读】 杨某,男,50岁。有间歇性腹泻,曾被诊为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结肠炎2年余,几经治疗,病证未能解除,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腹泻,便下脓血,腹微痛,头晕,口干欲饮水,手心发热,舌红,苔薄腻略黄,脉沉弱。辨为虚热下利证。方用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加味:白头翁12g,炙甘草12g,阿胶12g,黄柏12g,黄连12g,秦皮12g,白芍24g,木香10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次服。二诊:腹泻、便脓血减轻。续服前方治疗20余剂。三诊:病证已除,为了巩固疗效,复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日服3次,每次6g,治疗2个月。随访1年,一切尚好。

诊治提示:根据便下脓血、口干欲饮水、舌红辨为热,再根据头晕、手心发热,脉沉弱辨为虚热,以此选用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清热止痢,益气补血,加白芍补血敛阴止痢,木香行气导滞。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方证研究】 肝热下迫下注而灼伤脉络,则下利或便下脓血,赤多白少;肝热内扰,肝气不疏,则里急后重;肝热壅滞气机,经气不通,则腹痛;肝热上攻,则口苦;肝热灼津,则渴欲饮水;肝热暗耗阴血,则四肢困重、面色不荣、肌肤枯燥;血虚不能上奉于头,则头晕;舌红,苔黄或腻,脉沉弱,均为血虚热利之征。其治当清肝凉血,益气补血。方中白头翁清肝热,凉肝血,止下利;阿胶养血补血;秦皮清热止利,调畅气机;黄连、黄柏清热燥湿,厚肠胃而止利;甘草补益中气。

现代药理学研究:本方具有抗炎、解热、抗菌、抗阿米巴原虫、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作用。

【使用禁忌】 寒湿下利证慎用本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