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诀】
大黄?虫甘草芩,桃仁杏仁芍药地,
漆蛴虻虫与水蛭,缓中补虚消癥积。
【方药】 大黄蒸,十分(7.5g),黄芩二两(6g),甘草三两(9g),桃仁一升(24g),杏仁一升(24g),芍药四两(12g),干地黄十两(30g),干漆一两(3g),虻虫一升(24g),水蛭百枚(24g),蛴螬一升(24g),虫半升(12g)。
【用法】 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功效】 活血化瘀,缓中补虚。
【学用导读】 大黄虫丸主治病证以邪实为主,方药组成以攻为主、补为次,通过缓攻而达到补的目的。
【中医辨证】
1.肝瘀脉阻证 形体消瘦,腹满或腹痛,不能饮食,肌肤甲错,两目黯黑,面色灰滞无华,舌质暗淡或有瘀点,脉涩或结。
2.用方思路 本方是主治肝瘀脉阻证的基础方,以治疗诸脏腑痰瘀阻结证为临床扩大应用。
3.病变证机 血行不利而为瘀,瘀血内结,经脉阻滞,以致肝瘀脉阻。
4.审证要点 胸胁脘腹疼痛、形体消瘦或肌肤甲错、舌紫或暗、苔薄黄、脉涩或沉。
5.随证加减用药 若气郁者,加枳实、柴胡,以疏肝解郁;若血虚明显者,加当归、阿胶,以补血养血;若痰饮者,加贝母、半夏,以燥湿化痰。
【西医辨病】 本方可用于治疗西医临床中的慢性乙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晚期血吸虫病肝脾大等。只要符合其主治病变证机,也可加减运用,辅助治疗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真性红细胞增多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动脉炎、周围血管疾病、输卵管结核、宫颈癌、卵巢囊肿、绝经期综合征等
【医案助读】 杜某,男,31岁。2年前在腰肌左侧脂肪瘤做手术切除,之后在腰腹部皮下又有大小不等的脂肪瘤30余处,大的如红枣,小的如黄豆,不红不肿不痛,质地较硬。根据舌质略红、苔略黄、脉无变化而辨为痰瘀阻结证。方用大黄虫丸加减:大黄6g,黄芩6g,甘草9g,桃仁12g,杏仁12g,白芍12g,生地黄24g,皂角刺12g,虻虫6g,水蛭6g,蛴螬6g,虫12g,桂枝12g,茯苓24g。6剂,1日1剂,水煎服。二诊:皮下脂肪瘤无变化。续服前方30余剂。三诊:皮下脂肪瘤变小。又服方40余剂,小脂肪瘤已触摸不到。之后,以前方变汤剂为丸剂,每日服3次,每次6g,连续服用8个月,皮下脂肪瘤消失。
诊治提示:皮下脂肪瘤是比较难治病证之一,根据脂肪瘤质地较硬辨为瘀血,再根据舌质略红,苔薄黄辨为热,以此选用大黄虫丸活血化瘀,加桂枝通结散瘀消肿,茯苓渗利痰湿。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方证研究】 瘀血阻滞,新血不生,气血不能滋荣,则形体消瘦;瘀血阻络,血脉滞涩,则腹满或腹痛;肝气不能疏泄胃气,则不能饮食;瘀血浸淫肌肤,肌肤不得气血所荣,则肌肤甲错、两目黯黑、面色灰滞;舌质暗淡或有瘀点,脉涩或结,均为肝瘀脉阻之征。其治当活血化瘀,缓中补虚。
方中大黄下瘀血,破癥瘕积聚,化瘀消癥,推陈致新,调中化食,通达气机,和利血脉;虫化瘀血,破血痹,攻坚积;桃仁活血祛瘀,破血消癥,虻虫逐瘀血,消癥瘕,通利血脉;水蛭逐瘀血,破癥瘕积聚;蛴螬活血通络,逐瘀破积;干漆破日久凝结至血,消年深坚结之积,善解瘀血内积坚硬;白芍养血活血,通络缓急,使瘀去新生;干地黄滋阴生血;杏仁肃降肺气,通调气机;黄芩清血中之郁热;甘草益气和中。
现代药理学研究:本方具有降酶、保肝、抗肠粘连、抗血栓形成、降血脂、抗动脉硬化、减轻脑缺血脑水肿、降低脑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因缺氧而致神经细胞损、降低血小板聚集及其粘附血管内皮、降低血栓形成和微血管损伤等作用。
【使用禁忌】 气血虚弱证慎用本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