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诀】
黄疸茵陈五苓散,泽泻白桂与二苓,
湿热黄疸湿为主,泄湿退黄热能清。
【方药】 茵陈蒿末十分(30g),五苓散五分(15g)。
【用法】 上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功效】 泄湿清热退黄。
【学用导读】 运用茵陈五苓散治疗急性病,最好用汤剂;若是治疗慢性病,可用散剂,坚持服用,以巩固治疗效果。
【中医辨证】
1.湿热黄疸证,以湿为主者 身、目、便黄,小便短少,无汗,身体四肢困重,恶动,或身面黄肿,胃纳呆滞,泛呕,舌淡红,苔黄而腻厚,脉滑或濡缓。
2.用方思路 本方是主治湿热黄疸证以湿为主的基础方,以治疗下焦湿热证为临床扩大应用。
3.病变证机 湿热蕴结而熏蒸,湿浊壅滞而肆虐内外,以致湿热黄疸。
4.审证要点 身、目、便黄,无汗,身体四肢困重,舌质淡红,苔黄或腻厚,脉滑或濡缓。
5.随证加减用药 若湿重者,加滑石、车前子,以渗利湿浊;若腹胀者,加苍术、陈皮,以燥湿醒脾行气;若大便溏者,加白扁豆、山药、薏苡仁,以健脾渗湿止泻。
【西医辨病】 本方可用于治疗西医临床中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心源性黄疸、胆囊炎、慢性胃炎、病毒性肝炎、高胆素血症等,还可辅助治疗湿疹、荨麻疹、皮肤疮疡等。
【医案助读】 庞某,男,38岁。5年前因体检发现脂肪肝,当时无任何症状表现,未经治疗,近1年来因身体不适而多次治疗,症状表现未除。刻诊:饮食不佳,恶心,腹胀,肢体困重,乏力,肝区略有不舒,舌红,苔黄略腻,脉沉细。复查肝功:谷丙转氨酶150U/L,谷草转氨酶90U/L。辨为湿热蕴结证。方用茵陈五苓散加味:茵陈30g,桂枝10g,白术15g,茯苓15g,猪苓12g,泽泻15g,山楂24g,柴胡10g,麦芽10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次服。二诊:饮食转佳,肢体困重减轻。续服前方20余剂,转氨酶恢复正常。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日服3次,每次6g,治疗半年,经B超复查,脂肪肝恢复正常。
诊治提示:根据脂肪肝如饮食不佳、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辨为湿热蕴结证,给予茵陈五苓散利湿清热,加山楂消食和胃降浊,柴胡疏达气机,麦芽疏肝消食。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方证研究】 湿热熏蒸于外,则身、目、便黄或身、面黄肿;湿热蕴结于下,则小便短少;湿热郁遏腠理,则无汗;湿热困阻阳气,则身体四肢困重、恶动;胃气被湿热所肆虐,则胃纳呆滞、泛呕;舌淡红,苔黄而腻厚,脉滑或濡缓,均为湿热之征。其治当泄湿清热退黄。
方中茵陈清利湿热,使肝胆或脾胃湿热之邪尽从下去;泽泻渗湿利湿而清热;猪苓利水渗湿;茯苓健脾渗湿而利小便;白术健脾燥湿;桂枝温阳化气。
现代药理学研究:本方具有降低血脂[降低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降低肝中脂质过氧化物(LPO)、三酰甘油(TG)、磷脂(PL)和总胆固醇(T-cho)水平]、升高肝中谷胱甘肽还原酶(G-R)、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PG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等作用。
【使用禁忌】 气血虚弱证慎用本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