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肾气丸(崔氏八味丸

肾气丸(崔氏八味丸

时间:2023-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再者,因生地黄于方中用量最大,所以肾气丸作用是既滋阴又助阳,为阴阳并补,如肾气丸主治五大病证中消渴证即是以阴虚为主。复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日服3次,每次6g,治疗2个月。随访1年,一切正常。方药相互为用,既滋阴又温阳,更清利头目,以取得预期治疗效果。有多年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膀胱炎病史,数经中西医治疗,但缠绵不愈。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又服用前方12剂。

【歌诀】 

肾气丸治阴阳虚,干地山药及山萸,

牡丹皮苓泽加桂附,引火归原阴阳复。

【方药】 干地黄八两(24g),薯蓣(即山药)四两(12g),山茱萸四两(12g),泽泻三两(9g),茯苓三两(9g),牡丹皮三两(9g),桂枝一两(3g),附子炮,一两(3g)。

【用法】 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

【功效】 温补肾阳,滋补肾阴。

【学用导读】 肾气丸主治肾阴阳俱虚证,方中干地黄即生地黄。生地黄与熟地黄作用特点均有滋阴补血,生地黄作用偏于清热滋阴,而熟地黄作用则偏于温补精血。再者,因生地黄于方中用量最大,所以肾气丸作用是既滋阴又助阳,为阴阳并补,如肾气丸主治五大病证中消渴证即是以阴虚为主。

【中医辨证】

1.肾阴阳俱虚腰痛证 腰痛,下半身冷,少腹拘急,阳痿滑泄,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口干欲饮水或咽干,或口舌生疮,舌质淡而胖,苔薄或燥,脉沉弱。

2.用方思路 本方既是主治阴阳俱虚腰痛证的基础方,又是治疗阴阳俱虚痰饮证(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少腹不仁,小便不利,或口渴,或口中和,苔薄,脉弱)、阴阳俱虚脚气证(心悸,气喘,呕吐,咽干,心烦,少腹拘急,恶寒,或受凉少腹拘急加重,或下肢水肿,或下肢冷痛,头晕耳鸣,口干舌燥,舌淡,苔薄,脉弱)、阴阳俱虚消渴证(口渴,饮水多且不解渴,小便频数,头晕目眩,四肢无力,腰膝酸软,或肌肉关节疼痛,或视物模糊,舌淡,苔薄,脉细)、阴阳俱虚转胞证(脐下急痛,小便不通,胸中烦闷,呼吸急促,但坐不得卧,舌淡或略红,脉沉)的基础方。

3.病变证机 肾阳虚而不能温煦,肾阴虚而不能滋养,以致肾阴肾阳俱虚。

4.审证要点 腰痛、或消渴、或痰饮、或转胞、或脚气、手足不温、口干欲饮水、舌质淡、苔薄、脉弱或沉。

5.随证加减用药 若阳痿者,加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以温阳壮阳起痿;若下肢肿者,加牛膝、车前子,以益肾利水;若口渴明显者,加知母、龟甲,以滋阴泻火;若头晕者,加枸杞子、菟丝子,以滋补阴阳之气。

【西医辨病】 本方可用于治疗西医临床中的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神经性膀胱炎等。只要符合其主治病变证机,也可加减运用,辅助治疗心及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动过缓、高血压、高脂血症、中风后遗症、脑血管病,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醛固酮增多症、糖尿病,消化疾病如肝硬化失代偿、晚期肝癌,男科疾病如前列腺肥大、精子减少症,妇科疾病如绝经期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症、子宫肌瘤,其他疾病如老年性白内障、荨麻疹、阿弗它口疮、多发性骨髓炎等。

【医案助读】

医案1 卫某,女,9岁。其母代诉:在3年前原因不明出现视力下降,经眼科检查诊断为球后视神经炎。视力检测:右眼视力0.1,左眼视力0.2。每次住院治疗,视力都基本恢复正常,但停药后视力又下降,反复不愈已3年。刻诊:视力下降,手足不温,口渴欲饮水,舌红,苔薄,脉略弱。辨为阴阳俱虚证。方用肾气丸加味:生地黄30g,山药15g,山茱萸15g,茯苓10g,泽泻10g,牡丹皮10g,桂枝3g,附子3g,枸杞子24g,菊花24g,青葙子15g,羚羊角粉3g(冲服)。10剂,1日1剂,水煎服。二诊:右眼视力0.9,左眼视力1.0。续服前方10剂。三诊:右眼视力1.1,左眼视力1.2。复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日服3次,每次6g,治疗2个月。随访1年,一切正常。

诊治提示:根据手足不温辨为阳虚,口渴欲饮水辨为阴虚,肾精亏虚、阴阳虚弱而不能上奉于目,以致视力下降,故辨为肾阴阳俱虚证。方中肾气丸滋补肾阴,温补肾阳,加枸杞子滋肾明目,菊花清利头目,因肝肾同源,所以用青葙子、羚羊角清肝明目。方药相互为用,既滋阴又温阳,更清利头目,以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医案2 田某,女,63岁。有多年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膀胱炎病史,数经中西医治疗,但缠绵不愈。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头晕目眩,胸闷畏寒,心痛,咳嗽,气短乏力,少腹坠胀,小便灼热,有时手足烦热,有时手足不温,大便时溏时干,下肢水肿,口干欲饮水,舌质略红,苔薄,脉沉弱。辨为肾阴阳俱虚证。方用肾气丸加味: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茯苓10g,泽泻10g,牡丹皮10g,附子3g,桂枝3g,葶苈子15g,红参6g,当归15g,车前子15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次服。二诊:诸证减轻。续服前方12剂。三诊:诸证基本消除。又服前方12剂。之后,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日服3次,每次10g,以巩固治疗效果。随访2年,一切尚好。

诊治提示: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膀胱炎,此证表现尽管比较多,可病变证机是肾阴阳俱虚证,如胸闷恶寒、手足不温等辨为阳虚,再根据小便灼热、手足烦热等辨为阴虚,以此用肾气丸滋补肾阴、温补肾阳,加葶苈子以泻肺止咳,红参益气补虚,当归补血活血,车前子利水消肿。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医案3 邓某,男,39岁。有多年神经性耳鸣,食辛辣易上火,受凉易感冒,用泻火药即腹泻,用温补药即口腔溃疡,用西药即出现全身不适,近因耳鸣加重来诊治。刻诊:耳鸣,手足不温,畏寒,自汗,盗汗,口干欲饮水,舌红,苔薄,脉沉细。辨为肾阴阳俱虚证。方用肾气丸加味: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泽泻9g,茯苓9g,牡丹皮9g,桂枝3g,附子3g,龙骨24g,牡蛎24g,柴胡6g,知母24g。12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次服。药后电话告知:耳鸣有好转。又服用前方12剂。之后,又服前方30余剂,诸证悉除。半年后电话告知,一切尚好。

诊治提示:根据手足不温、畏寒、自汗辨为阳虚,再根据盗汗、口干欲饮水、舌红辨为阴虚,以此选用肾气丸温补肾阳、滋补肾阴,加龙骨宁心安神聪耳,牡蛎敛阴安神益耳,柴胡升达阳气,知母清热养阴。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方证研究】 肾阳虚而不温其府,肾阴虚而不滋其府,则腰痛;阳虚不能温煦于下,则下半身冷、少腹拘急;肾阳虚弱,宗筋失养,则阳痿滑泄;阳虚而不气化,则小便不利;阳虚不能固摄,则小便反多;阴虚不能滋荣,则口干欲饮水;阴虚生热,上灼于咽,则咽干;虚热灼损,则口舌生疮;舌质淡而胖,苔薄或燥,脉沉弱,均为肾阴阳俱虚之征。其治当温补肾阳,滋补肾阴。方中重用干地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附子温壮阳气,助阳化气;山药补脾益气;桂枝温阳通阳;山茱萸强健筋骨而固精;泽泻泻干地黄之滋腻,以使补而不壅;茯苓既助山药益气,又渗利山药之壅滞;牡丹皮既清热养阴,又制约温热药而不伤阴。

方药配伍特点:温阳药与补气药相配,辛甘化阳以补阳;补阴药与补阳药相伍,乃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阳互化互补;滋补药与泻利药相伍,使滋补而不壅滞。

现代药理学研究:本方具有抗衰老、改善微循环、改善肾功能(使尿量增加,促进钠、氯的排泄)、促进睾丸酮产生(促使睾丸分泌睾酮、雌二醇)、降血糖、抗突变、降低脑组织过氧化的水平、防治动脉硬化、提高体液和细胞免疫等作用。

【使用禁忌】 瘀血证慎用本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