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诀】
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合成方,
大肠热利或兼表,清热止利功最好。
【方药】 葛根半斤(24g),甘草炙,二两(6g),黄芩三两(9g),黄连三两(9g)。
【用法】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功效】 清热止利。
【学用导读】 葛根芩连汤既能治疗细菌性痢疾,又能治疗急性肠胃炎,用方关键是审证求机。再者,运用葛根芩连汤务必认清葛根于方中的治疗作用。
【中医辨证】
1.大肠热利证 腹痛,下利,或便脓血,利下不爽,肛门灼热,小便黄赤,喜饮冷水,或汗出,或气喘,或发热,口干,舌红,苔黄,脉数。
2.用方思路 本方是主治大肠热利证的基础方,以治疗太阳温病证与大肠热利证(发热,恶寒,汗出或无汗,腹痛,下利臭秽,肛门灼热,头痛,或咽痛,舌红,苔黄,脉浮数)为临床扩大应用。
3.病变证机 邪热侵袭大肠,下迫下注,大肠传导变化失职,以致大肠热利。
4.审证要点 腹痛、下利、肛门灼热、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数。
5.随证加减用药 若腹痛明显者,加白芍、当归,以理血止痛;若后重明显者,加薤白、槟榔,以行气导滞除后重;若肛门灼热者,加白头翁、秦皮,以清热收涩止泻。
【西医辨病】 本方可用于治疗西医临床中的急性和慢性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毒性肠炎、肠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上消化道出血等。只要符合其主治病变证机,也可加减运用,辅助治疗如支气管炎、麻疹肺炎、膀胱炎、尿道炎、乙型脑炎、小儿麻痹症等。
【医案助读】 柴某,男,28岁。1周前因饮食不当而引起细菌性痢疾,静脉用药而引起过敏反应,故欲服中药治疗。刻诊:腹痛,便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辨为大肠热利证。方用葛根芩连汤加味:葛根24g,炙甘草6g,黄芩12g,黄连12g,拳参24g,当归15g,白芍24g,薤白24g,槟榔10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次服。二诊:痢疾基本痊愈。续服前方3剂,诸证悉除。
诊治提示:根据病证表现符合葛根芩连汤主治,以此选用葛根芩连汤清热止利,加拳参清热解毒止利,当归、白芍益血活血以治便脓血,薤白通阳行气以治下重,槟榔行气导滞兼防留恋邪气。方药相互为用,以治大肠热利证。
【方证研究】 邪热侵袭,壅滞气机不通,则腹痛;邪热侵袭大肠而下迫,则下利;邪热灼伤脉络,则便脓血;邪热下灼,则小便黄赤;热伤阴津,则口干、喜饮冷水;热迫津液外泄,则汗出;大肠邪热上攻于肺,则气喘;邪热盛于攻,则发热;舌红,苔黄,脉数,均为大肠热利之征。其治当清热止利。方中葛根走表疏散风热,走里醒肠胃,起阴气,升津液,止下利;黄连、黄芩清热解毒,燥湿止利,善治大肠热利证;甘草益气和胃缓急。
现代药理学研究:本方具有抗菌、解热、抗病毒、止泻、抑制肠胃道的推进、抑制小肠平滑肌收缩频率和幅度、抗缺氧、抗心律失常、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促进T淋巴细胞、镇痛等作用。
【使用禁忌】 寒湿下利证慎用本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