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丸

时间:2023-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运用桂枝茯苓丸,一要重视因病变证机主次变化而调整方药用量比例,二要因病情而确立剂型。经复查,乳腺小叶增生基本消失。方中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消癥,加鹿角温阳软坚散结,白芥子化痰通络散结,柴胡疏肝行气,枳实行气降逆,川芎行气理血。

【歌诀】 

桂枝茯苓桃芍丹,胞中癥积此方宗,

经水不利有癥瘕,活血化瘀能消癥。

【方药】 桂枝、茯苓、牡丹去心、芍药、桃仁去皮尖,熬,各等分(各12g)。

【用法】 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功效】 活血化瘀,消癥散结。

【学用导读】 运用桂枝茯苓丸,一要重视因病变证机主次变化而调整方药用量比例,二要因病情而确立剂型(即病缓者用丸剂,病急者用汤剂)。

【中医辨证】

1.胞宫癥积证 经水漏下不止,血色紫黑晦暗,或经行不定期,或一月再至,或经水不行,或经期正常,少腹痞块,按之坚硬有物,或拒按,舌紫或边有瘀斑,脉沉或涩。

2.用方思路 本方是主治胞宫癥积证的基础方,以治疗男子血室癥瘕证(少腹疼痛,按之有条索状,或少腹疼痛牵引睾丸,或睾丸疼痛放射少腹或腰,或睾丸按之有结节,舌暗,脉涩)、心肝瘀血证为临床扩大应用。

3.病变证机 瘀血内阻,水气内生,水血相结,以致胞宫癥积。

4.审证要点 月经不调或腹痛、经血色暗、舌质暗或紫、苔薄、脉沉或涩。

5.随证加减用药 若瘀血重者,加水蛭、虻虫,以破血通络消癥;若大便干结者,加大黄、芒硝,以攻硬软坚;若经气不利者,加通草、当归,以活血通络。

【西医辨病】 本方可用于治疗西医临床中的子宫肌瘤、宫外孕、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人工流产后异物残留、慢性盆腔炎、慢性附件炎、乳腺炎等。只要符合其主治病变证机,也可加减运用,辅助治疗心血管疾病如亚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心力衰竭、冠心病伴有房性期前收缩、高血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血栓性静脉炎,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粘连性肠梗阻、晚期原发性肝癌,呼吸系统疾病如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精神、神经类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坐骨神经痛、梅尼埃病,男科疾病如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泌尿系统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其他疾病如甲状腺肿大、斑替综合征、结缔组织病、贝赫切特综合征、各种癌变等。

【医案助读】 沙某,女,27岁。2年前出现乳腺胀痛,经B超检查诊断为乳腺小叶增生,近因胀痛明显而前来诊治。刻诊:两侧乳房均有条索状增生,按压疼痛,局部不红不热,乳房胀痛与月经或情绪变化有关,经行夹血块,舌质略暗红,苔薄黄略腻,脉沉。辨为瘀阻癥积证。方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桂枝12g,茯苓12g,桃仁12g,白芍12g,牡丹皮12g,鹿角12g,白芥子15g,柴胡15g,枳实10g,川芎12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次服。二诊:疼痛略有减轻,其余变化不大。续服前方50余剂。经复查,乳腺小叶增生基本消失。变汤剂为散剂,每日服3次,每次6g,治疗3个月。随访2年,未再复发。

诊治提示:张仲景、桂枝茯苓丸原是治疗胞宫癥积证,若乳腺小叶增生病变证机属于癥积者,以法用之同样有良好治疗作用。方中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消癥,加鹿角温阳软坚散结,白芥子化痰通络散结,柴胡疏肝行气,枳实行气降逆,川芎行气理血。方药相互为用,以建其功。

【方证研究】 瘀血不去,新血不能归经,则经水漏下不止,血色紫黑晦暗,或经行不定期,或一月再至,或经水不行;瘀血阻结经脉,则少腹痞块,按之坚硬有物,或拒按;舌紫或边有瘀斑,脉沉或涩,均为胞宫癥积之征。其治当活血化瘀,消癥散结。方中桂枝温通经脉,化瘀行滞,消癥块;茯苓利水消痰,渗湿降泄,消利水结;桃仁破血化瘀,消癥攻坚,调畅血脉;牡丹皮散血行瘀,清退伏热;白芍养血活血,入络破血行瘀。

现代药理学研究:本方具有抑制子宫内膜异位发生、增强催乳素释放激素LHRH引起的血浆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水平、抗肿瘤、降低全血还原比黏度(高切、低切)、全血比黏度(高切、低切)、血浆比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浓度、抑制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抑制凝血酶时间、降低血小板聚集、抑制了血栓素A2(TXA2)生成、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周围微循环、抗炎、镇痛镇静等作用。

【使用禁忌】 气血虚弱证、阴血虚证慎用本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