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吃桂枝芍药知母汤关节疼痛加重

吃桂枝芍药知母汤关节疼痛加重

时间:2023-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运用桂枝芍药知母汤,一要重视寒药与温药的用量比例,二要重视因病变证机而适当调整方药的用量比例。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桂枝12g,白芍18g,生甘草10g,麻黄6g,生姜15g,白术15g,知母12g,防风12g,附子10g,薏苡仁30g,牡丹皮18g,石膏45g。方以桂枝芍药知母汤温阳通经、清热益阴,加薏苡仁清热利关节,牡丹皮凉血散瘀消肿,石膏清泻郁热。

【歌诀】 

桂枝芍药知母汤,甘草麻黄与生姜,

白术防风与附子,主治阳虚郁热证。

【方药】 桂枝四两(12g),芍药三两(9g),甘草二两(6g),麻黄二两(6g),生姜五两(15g),白术五两(15g),知母四两(12g),防风四两(12g),附子炮,二枚(10g)。

【用法】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功效】 温阳通经,清热益阴。

【学用导读】 运用桂枝芍药知母汤,一要重视寒药与温药的用量比例,二要重视因病变证机而适当调整方药的用量比例。

【中医辨证】

1.阳虚热郁痹证 肢节疼痛,受凉加重,关节肿大,两脚肿胀,麻木不仁,或似有身体关节欲脱散,头晕,目眩,短气,心中郁闷,心烦,急躁,或呕吐,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沉。

2.用方思路 本方是主治阳虚热郁痹证的基础方,以治疗寒热夹杂证为临床扩大应用。

3.病变证机 阳气虚弱,寒湿侵袭,郁热内生,以致阳虚热郁。

4.审证要点 肌肉关节疼痛或肿胀、舌质淡或偏红、苔白或略黄、脉浮或紧。

5.随证加减用药 若气虚者,加黄芪、人参,以益气固表;若血虚者,加当归、桃仁,以补血活血;若疼痛明显者,加乳香、没药,以活血行气止痛;若寒痛明显者,加附子、川乌,以温经散寒止痛。

【西医辨病】 本方可用于治疗西医临床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等,还可辅助治疗过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风湿性心脏病等。

【医案助读】 康某,男,39岁。在1年前足前内侧出现肿胀疼痛,经检查血尿酸为750μmol/L,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曾用先锋霉素及中西药结合治疗,可治疗效果不明显。刻诊:右足前内侧肿胀,疼痛发热,有压痛,皮肤略暗红,受凉疼痛加重,下肢无力,舌淡红,苔薄黄,脉沉。辨为阳虚热郁痹证。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桂枝12g,白芍18g,生甘草10g,麻黄6g,生姜15g,白术15g,知母12g,防风12g,附子10g,薏苡仁30g,牡丹皮18g,石膏45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次服。二诊:疼痛减轻。续服前方40余剂,诸证悉除。复查血尿酸及血沉,均恢复正常。随访2年,未再复发。

诊治提示:痛风性关节炎是嘌呤代谢紊乱引起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中的疾病。中医诊治痛风性关节炎主要有寒证、热证。根据右足前内侧肿胀、疼痛发热、皮肤略暗红、苔薄黄辨为热,再根据遇凉疼痛加重、下肢无力辨为寒,以此而辨为阳虚郁热痹证。方以桂枝芍药知母汤温阳通经、清热益阴,加薏苡仁清热利关节,牡丹皮凉血散瘀消肿,石膏清泻郁热。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方证研究】 阳气虚弱,寒邪乘虚侵袭肢节,则肢节疼痛,受凉加重,关节肿大;阳虚不能温煦,则两脚肿胀、麻木不仁,或似有身体关节欲脱散;阳虚不能温煦于上,则头晕、目眩、短气;寒湿阻滞,阳郁化热,热扰胸中,则心中郁闷、心烦、急躁;浊气逆于胃,则呕吐;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沉,均为阳虚热郁之征。其治当温阳通经,清热益阴。方中桂枝温经通阳,利血脉,化瘀滞,散寒气,调营卫而止痛;白芍养血柔筋脉,养阴而清郁热;知母清热除烦,滋阴润燥而和关节;麻黄宣发毛窍,通利关节;附子温阳散寒,驱逐阴寒;防风祛风散寒,胜湿止痛;生姜散寒祛风;白术祛风湿,健脾益气;甘草益气和关节。

现代药理学研究:本方具有抗风湿、抗炎、抗菌、抗疲劳、镇痛、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改善微循环等作用。

【使用禁忌】 阴虚火旺证、痰热蕴结证慎用本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