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医院灌肠出血

在医院灌肠出血

时间:2023-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消化道的诊断,首先是病因诊断,还包括定位诊断。PHT常是急性或慢性下消化道出血的潜在原因。下血原因不外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所致。血管畸形亦为出血病因之一。出血部位以左半结肠为常见,这就为采用药物灌肠止血奠定了基础。下消化道出血治疗原则为治疗原发病、有效止血、纠正内环境紊乱、防治并发症。同时要注意综合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和准确判断下消化道出血是否停止,以便采取进一步诊疗方法,避免发生不良后果。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肠悬肌远端的消化道出血。其病因复杂,轻重不等。出血量大者,可导致出血性休克,是常见的重症之一。无症状的小量便血常误诊为痔疮。下消化道的诊断,首先是病因诊断,还包括定位诊断。

1.止血药灌肠治疗肝硬化下消化道出血

【药物组成】 孟氏液,去甲肾上腺素。

【治疗方法】 10%孟氏液50ml保留灌肠,对反复便血者分别用10%孟氏液50ml及冰盐水100ml,加去甲肾上腺素8mg保留灌肠。

【临床应用】 治疗2例,应用1次后,分别于4h、6h出血停止。

【经验体会】 肝硬化可引起门静脉高压性结肠病(PHT),Kozarek 1991年报道一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其并发门静脉高压性结肠病者占70%,国内报道占61.3%。PHT常是急性或慢性下消化道出血的潜在原因。止血药保留灌肠,对肝硬化引起的痔核破裂出血及异位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均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孟氏液系碱式硫酸高价铁溶液,属于收敛药,可使出血创面形成一层棕黑色附着牢固的收敛膜,从而起到止血作用。灌注或局部直接应用,均不会使局部血管痉挛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坏死,也不会产生全身血管张力的改变而导致血压波动。

2.槐花散加味灌肠治疗下消化道出血

【药物组成】 槐花散加味:槐花散(槐花10g,侧柏叶15g,荆芥穗10g,炒枳壳10g)加苎麻根30g,地榆炭10g,败酱草30g,红藤15g。

【治疗方法】 上药煎汁灌肠,保留有困难者加利多卡因,放射性肠炎者加地塞米松。

【临床应用】 治疗下消化道出血32例,有效率93.8%。

【经验体会】 《证治要诀》指出:“血清而色鲜红者为肠风,浊而黯者为毒。”下血原因不外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所致。本组病例以肠风下血为主,治宜清肠凉血疏风清其源,活血行瘀止血治其标。槐花散主治肠风下血,故以之加苎麻根等为治。方中苎麻根甘寒,清热散瘀、止血解毒,治肠风下血,重用其量清热止血效力强,合槐花清热凉血止血为君药;侧柏叶、地榆炭助其凉血止血,荆芥穗疏风为臣药;枳壳理气宽肠为佐药。根据病情选用败酱草、红藤等助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痈排脓,加用地塞米松消炎消肿。苎麻根的提取物含血凝酸胺,使凝血、出血时间明显缩短,且有升高白细胞和血小板作用,可加强槐花散等的止血功效。本法对息肉、放射性肠炎、溃疡、肠癌等出血的止血效果较佳,对溃疡型结肠炎出血效果欠佳,易复发,而对晚期肿瘤侵蚀至动脉破裂出血则无效。

3.巴曲酶灌肠治疗急性下消化道出血

【药物组成】 巴曲酶。

【治疗方法】 在酚磺乙胺、氨甲苯酸(部分患者给予生长抑素)和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巴曲酶2 000~4 000U,生理盐水100ml保留灌肠,2/d,共3d。

【临床应用】 治疗32例,显效19例,有效8例,无效5例,有效率84.4%。

【经验体会】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病因,青年人多为大肠息肉,老年人多为大肠癌。①巴曲酶系巴西蝮蛇蛇毒提取的蛇酶制剂,内含类凝血酶和类凝血活酶,为高效、速效、长效和安全的止血药。该药仅在出血局部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作用,并使凝血酶原在PF3与巴曲酶作用下转变为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而发挥止血作用。②酚磺乙胺(止血敏),能增加血小板生成及其聚集力,还有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③氨甲苯酸(止血芳酸),是抗纤溶药,使纤溶酶原不被激活成纤溶酶,从而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保护血管破裂处凝血块。④生长抑素(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施他宁),显著减少内脏血流,降低门静脉压力,用于门静脉高压所致的食管静脉破裂、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

4.云南白药灌肠治疗下消化道出血

【药物组成】 云南白药,去甲肾上腺素。

【治疗方法】 云南白药8g和去甲肾上腺素12mg,加入200ml生理盐水中保留灌肠,2/d。

【临床应用】 治疗55例,止血有效49例(其中显效18例),有效率89.1%。

【经验体会】 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以息肉、大肠癌、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感染性炎症多见,青年人以Meckel憩室、息肉、炎症性肠病多见。血管畸形亦为出血病因之一。出血部位以左半结肠为常见,这就为采用药物灌肠止血奠定了基础。云南白药可以缩短凝血时间,对动脉血管有收缩作用;去甲肾上腺素对全身小动脉、小静脉包括肠黏膜表面及黏膜下的血管都有较强的收缩作用。

下消化道出血治疗原则为治疗原发病、有效止血、纠正内环境紊乱、防治并发症。临床上常用垂体后叶素或生长抑素止血。对结肠,特别是左半结肠出血,上述药物灌肠可以发挥局部直接止血作用,止血效果良好。同时要注意综合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和准确判断下消化道出血是否停止,以便采取进一步诊疗方法,避免发生不良后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