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猪增生性回肠炎已证实是由细胞内劳森菌感染引起的肠道炎症性疾病。该病在全世界各地流行,它已成为养猪业中一种重要的肠道传染病。调查报告显示,世界各地有流行,特别是在欧美等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猪增生性回肠炎的发病率更高,如在美国的阳性率为96.2%,墨西哥为97.0%,巴西为79.0%,泰国、马来西亚猪回肠炎的阳性率均为100.0%,菲律宾的猪回肠炎阳性率为93.0%。近年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地增高。从11个不同地区的54个猪场抽样调查显示,所有被测猪场均呈阳性;被测猪群的阳性率:广东省为35.3%,湖北省为64.7%,上海为23.6%;另外,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的血清学阳性率最高。
国内、外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猪增生性回肠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病猪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猪是本病的易感动物,成年猪较易感,一般2个月龄以内及1年以上的猪不易发病。传播途径有三点:其一,鸟类、鼠类等在本病传播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其二,工作人员的服装、靴子和器械均可携带本菌;其三,由于本菌可在鼠体内繁殖,啮齿类动物是本病的传播媒介之一。猪增生性回肠炎主要通过引进后备猪造成感染。既然它是一种牲畜的肠道传染病,它是否能传染给人,或者是人畜共患疾病仍不十分确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迄今为止,末端回肠炎的病原学诊断甚少。研究认为,急性末端回肠炎多有一种或几种致病菌增多,如沙门菌、克雷伯菌、空肠弯曲菌、耶氏菌感染。而慢性末端回肠炎微生态变化虽然明显,但主要是厌氧菌群的变化,有益菌种减少,有害菌种增多,并非特定的某一种致病菌增多。总而言之,慢性末端回肠炎主要表现为肠道微生态的失衡。未见有关人的末端回肠炎的流行病学的报道。从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末端回肠炎的发病年龄以20~40岁多见,男性比女性更多见,约为4∶1,不吸烟者似乎更多见,多有胃肠道感染并使用抗生素的病史,多并存慢性结肠疾病,尤其是右半结肠疾病,不会转化为肠淋巴瘤、肠结核、肠克罗恩病。治疗效果不良者均可能与慢性结肠疾病未得到有效治疗有关,这些似乎进一步说明末端回肠炎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或滥用、慢性结肠疾病有密切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