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学术期刊的发展战略(摘要)
王明亮
(同方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北京100084)
2013年8月6日
作者简介:王明亮,同方知网总经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社长
当前,学术期刊界围绕数字化转型、市场化转制问题,展开了关于学术期刊发展战略的热烈讨论。核心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在不改变学术期刊基本社会职能的前提下,数字化出版传播到底是否能够成为学术期刊产业化运营的基本业态?答案的是与否将决定学术期刊对办刊体制和发展道路的终极选择。
长期以来,笔者试图通过产业化实践探索上述问题的答案。然而,作为当前我国规模最大的学术期刊数字化传播企业,“中国知网”迄今达到的经营规模、以往的文献数据库经营模式,都不足以回答这一核心问题。而且,诸如基于云平台的“优先数字出版”、“数字出版物超市”、“B2B与B2C个性化知识服务”,以及基于知识深度挖掘的“创新点数据库”与“知识元数据库”等最新的数字化生产经营方式,目前还未能创造出足以说明问题的显著业绩。但是,这些积极的探索意义重大,由此产生的新设想、新迹象正在表明,新的曙光、新的前景已经出现。
数字化时代,特别是大数据时代,“数据研究”、“协同研究”、“数字化学习”等新的研究与学习方式,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与社会科学诸多领域的学术理念和创新模式,包括研究的对象、目标、条件和手段,甚至思维方式、组织方式和创新战略,当然也必然涉及研究成果的发布和学术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方式。笔者认为,大数据时代的出现,将必然导致学术期刊的使命、存在价值和形态的革命性改变;为数字化研究、创新与学习创造条件和提供服务,将成为学术出版和学术信息传播的必然选择。为此,不久前我们首次提出了“大数据出版”和“大数据数字图书馆”的概念,设想了大数据出版环境及其基本框架。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大数据时代新的数字出版方式,必将深度激发更大规模的社会需求,促进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为了探讨数字化学术期刊是否可以产业化运作这一问题,本文将针对大数据时代学术研究的特点和需求,提出学术期刊大数据出版的典型模式与案例,包括面向互联网大数据的出版模式与技术,产品与服务的大数据形态及其生产方式,数字化学术期刊的定位、目标、内容与服务功能设计,大数据出版产业结构与产业链机制构建;特别是在满足一定公益性服务需求的条件下,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并对典型案例做出市场效益预期性分析,从而试图探讨和摸索数字化转型后学术期刊产业化运营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