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血散
【药物组成】 血余炭5份,冰片1份,芝麻油适量。
【治疗方法】 取头发(以天然粗黑者为佳)点燃,使之充分燃烧,与冰片共为细末,密封贮有色瓶中备用。用时取芝麻油适量,调为糊状,外涂患处,无须包扎,每日外涂1~2次。
【经验心得】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蛇串疮”“甑带疮”“火腰带疹”“缠腰火丹”等。属自限性疾病,具有一定的自愈倾向,自然病程为2~4周,冰血散的应用大大缩短了本病的自然病程而加速其痊愈。本组156例,除1例因其伴较重的感冒症状用药2d后自行改用其他方法外,均经3d用药,而全部结痂,7d内红肿消退,疼痛消失,其疗效可以肯定。
治验:李某,男,51岁,1989年8月10日初诊。患者自述前天右胁肋部出现不同程度的刺痛、灼热、瘙痒,继而出现成片红斑,红斑上有密集成群的针头至绿豆大之丘疹,很快变成小疱,疱液透明。症见疱壁紧张,皮疹鲜红,严重者疱大如黄豆,有的是血性,患者自觉灼痛难忍,触之尤甚,伴见低热、恶寒、乏力、食欲下降等,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证属内有肝胆湿热,外感邪毒之带状疱疹,予冰血散10g,芝麻油调涂之,每日2次,当日痛止,次日结痂,3d而愈。
【方剂出处】 马卫华.冰血散治疗带状疱疹156例.江西中医药,2001,32(3):30
地榆蜈蚣膏
【治疗方法】 地榆30g,紫草18g,蜈蚣6g,凡士林适量,将前3味药物研细粉,用凡士林适量调匀,每次用药适量涂于患处,每日2次。
【经验心得】 带状疱疹以热毒为患,患部多胀痛,有灼热感,患者多难于忍受,地榆蜈蚣膏中地榆性味苦寒,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之功效,《药品化义》“解诸热毒”;紫草甘寒,具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之功效,对诸疮疡湿疹有显著疗效,《药性论》言“善治恶疮”;蜈蚣性辛温,功善搜风解毒,药理证明,此药具有较强抗真菌作用。3药合用,共奏凉血清热、活血解毒之功,从而取得较好的治疗作用。
治验:王某,男,50岁,发病开始右肋胸背部起不规则的红斑,继而出现成群的粟粒大小的丘疹,后剧痛且出现水疱。检查:沿右侧第4肋至胸背部有7簇水疱,呈带状分布,水疱透明,疱壁紧张发亮,周围红晕,同侧淋巴肿大,有触痛感,诊断为带状疱疹。给予地榆蜈蚣膏外涂,每日2次,3d后疼痛明显减轻,疱疹缩小,第4天疼痛消失,第5天疱疹干涸痊愈。
【方剂出处】 丁 望,等.地榆蜈蚣膏治疗带状疱疹34例.中医外治杂志,2000,9(6):49
复方胆汁膏
【药物组成】 干蟾皮、雄黄、马钱子、冰片按5∶10∶5∶2的比例,混匀研末过120目筛,装瓶密封备用,用时取新鲜猪苦胆数个。
【治疗方法】 根据病变部位大小,取药粉适量加胆汁调匀成糊状。用75%乙醇局部消毒后将上药均匀涂布,然后用塑料薄膜敷盖贴药上,避免干燥,增加向内渗透力。同时防止摩擦、脱落。每日换药2~3次,连用4d为1疗程。用药期间停用其他治疗。
【经验心得】 带状疱疹又名“缠腰火丹”“蜘蛛疮”,是由肝胆郁火,肺胃湿热内蕴,阻滞经络,邪毒结聚,外蒸而现肌肤表皮。治之以局部外用为佳,药准效强,直取病处,以“功”清其本,以“力”捣其标。方中胆汁,清热解毒,泻肝胆郁火;蟾皮拔毒消肿,除湿利水,善走皮表,避邪化浊,《本草纲目拾遗》曰:“蟾皮……能拔大毒,外用又能回毒,功效不可殚述。”再加雄黄解毒杀虫,以助蟾皮拔、消毒邪之力;马钱子消肿散结,通络止痛;冰片辛凉开窍,散结止痛,携诸药穿透入里,深至皮内肤间。诸药相合,泻其火,解其毒,除其湿,化其浊,通经络,故使皮疹消、疼痛止,而病告愈。
治验:高某,男,52岁,2000年3月5日初诊。右胸胁疼痛2d,并出现成簇带状疱疹,灼热、疼痛,夜半更甚,心中烦躁,影响睡眠。曾服用龙胆泻肝丸及外用药(药名不详)治疗,未见效。给予复方胆汁膏外涂,每日3次。第2天疼痛明显减轻,入眠正常。再用药2d,疱疹结痂,皮肤干燥,疼痛消失而告痊愈,至今一切正常。
【方剂出处】 边瑞宏,等.复方胆汁膏治疗带状疱疹45例.四川中医,2002,20(11):54
复方青黛散
【药物组成】 青黛、雄黄、枯矾、延胡索、冰片、生大黄、蜈蚣、马钱子等。炮制方法:将以上除青黛、冰片外的其他药物共同碾成细末,冰片单独捣细,再将青黛、冰片与其他药末混匀后,用100目细筛除去杂质,瓶装高压灭菌后备用。
【治疗方法】 初期水疱未破溃者,患处用1‰苯扎溴铵(新洁尔灭)局部消毒(或用冷开水洗净),再将复方青黛散药末与醋调匀后用消毒棉签敷涂于患处,每日2~3次;水疱破溃或渗出较多者,局部消毒后则直接将药末撒布于患处;渗出减少或水疱已干者,用芝麻油或菜油调搽,每日2~3次。
【经验心得】 祖国医学认为,带状疱疹主要病机为湿热毒盛、气血凝滞所致。历代医家及民间治疗带状疱疹单验方较多,而目前价廉效高的中成药尚无。复方青黛散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之功,方中选用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又具抗病毒、杀菌之青黛为主药,辅以大黄、冰片消肿止痛,佐以《医宗金鉴》二味拨毒散“治风湿疾、红肿痛痒”,尤其妙在蜈蚣、延胡索、马钱子3药,既通经入络,又能祛风镇静止痛。据现代药理研究,延胡索中含甲、乙、丑素均有较强的镇痛作用,而乙素除镇痛外,还有镇静催眠之功。诸药合用,则肝火清、热毒解、气血畅通、疼痛消失而得愈。
【方剂出处】 柯祖祥,等.复方青黛散治疗带状疱疹50例临床观察.中国中医急症,2000,9(4)
复方蛇蝎散
【药物组成】 全蝎10g,乌梢蛇12g,白花蛇2条,蜈蚣4条,地龙10g,红花10g,当归20g,冰片5g。
【治疗方法】 将上药研末置于一密闭的玻璃器内,用75%乙醇浸泡48h后即可应用,先用0.5%碘酒消毒水痘壁,用无菌棉签蘸取该药液,均匀地涂于水疱部位,再用无菌纱布敷盖其上,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防止摩擦、抓搔。每日外敷4~6次,连用5d为1个疗程,在此用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经验心得】 本方用全蝎、乌梢蛇、白花蛇、蜈蚣、地龙,善于走窜搜剔,逐瘀止痛,舒筋通络;红花、当归养血,活血化瘀;冰片有良好的促进透皮吸收作用。全方共达养血活血化瘀、舒筋通络、逐瘀止痛之效。
治验:李某,男,60岁。胸背部成簇呈带状分布皮肤水疱疹,发作2d,疼痛剧烈,严重影响睡眠,前来求治。用该方中药局部外敷,每日4~6次,连用5d后,症状消失,皮肤干燥、疱疹结痂痊愈。
【方剂出处】 王 蕾.复方蛇蝎散外敷治疗带状疱疹.中医外治杂志,2001,10(1):50
加味儿茶五倍散
【药物组成】 儿茶、五倍子、马钱子、炉甘石、独角莲各6g,黄连、冰片各1g。
【治疗方法】 上药共为细末,用白醋调成糊状,外敷,每日1换,如疱疹已溃烂即停药,改用消炎膏,使其结痂,待痂自行脱落。
【经验心得】 加味儿茶五倍散突出中医清热解毒,拔毒散结之法,使毒除痛止。本方儿茶清热收湿,五倍子散热毒,消痛肿止痒,独角莲拔毒散结,马钱子清热散结,通络止痛,黄连清血热,除湿火解毒消肿,冰片散郁热火毒,透肉通经。
治验:梅某,男,52岁。1983年5月6日初诊。诉开始右侧腰肋部皮肤发红,有痒感,第2天出现密集成簇的绿豆大疱疹,疼痛加剧彻夜不眠,经西医多方治疗1周不愈,经外敷药膏1d疱疹大部分溃烂疼痛明显减轻,第2天未完全溃烂的疱疹继敷该药膏,溃烂外敷消炎膏,3d后疱疹全部结痂,痛感完全消失而愈,多年未见复发。
【方剂出处】 姚敬生.加味儿茶五倍散治疗带状疱疹50例.陕西中医,2001,22(12):728
加味青冰散
【药物组成】 青黛25g,黄连10g,五倍子15g,煅石膏20g,冰片5g。
【治疗方法】 共研成细末和入捣烂丝瓜皮100g,平敷于皮损及疼痛部位,每日2次,直至痊愈;对阳热壅盛者加服龙胆泻肝汤,每日1剂。
【经验心得】 带状疱疹是以成簇水疱沿体表一侧的皮肤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为主要表现,伴有神经痛及局部淋巴结肿痛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多由肝郁脾虚,湿热内蕴,或兼感风热邪毒,内外相应,搏结肌肤而成。笔者采用外敷法,遵“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阳证宜内服清凉药物,而外敷亦需清凉之品。故以加味青冰散之青黛、黄连、冰片清热解毒祛湿;煅石膏清热生肌敛疮;五倍子酸涩收敛;更以丝瓜皮泻火凉血解毒,使热随湿化,湿从热解,毒无所踞而取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加味青冰散中青黛、煅石膏、黄连、五倍子、冰片均能提高吞噬细胞吞噬功能而有抗病毒作用,冰片还能清凉止痛,黄连、五倍子、煅石膏、丝瓜皮等具有收敛消炎抑菌作用。诸药合用收到解毒消炎、敛疱止痛的功效,从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方剂出处】 何淑娴.加味青冰散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福建中医药,1999,30(4):19
平疱散
【药物组成】 用蛇蜕10g,蜈蚣10条在瓦上焙干,研细末,入冰片1g混匀即成平疱散,装瓶备用。另取麻油100g烧沸,离火后迅速将紫草10g浸入麻油中,自然待凉,弃紫草过滤即成紫草油。
【治疗方法】 使用时取适量平疱散,用紫草油调为稀糊状,搽于患处,每日2次。
【经验心得】 平疱散方中蛇蜕咸、甘、平,归肝经,祛风解毒,可治疗抽搐、疔肿、皮肤瘙痒;蜈蚣辛、温,有毒,归肝经,有熄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冰片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紫草甘、咸、寒,归心、肝经,能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治疗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加上麻油润燥化浊,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止痛透疹之功效。本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疗程短,效果佳,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治验:谢某,男性,46岁,1993年5月12日初诊。患者诉3d前左腰肋部疼痛如针刺,皮肤出现成簇红色疱疹,曾用中西方法治疗效不佳。症见疱疹皮薄易破,皮肤红。按上述方法治疗后,次日疼痛明显减轻,用药3d后疱疹消退,疼痛消失而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方剂出处】 刘 炜,等.平疱散治疗带状疱疹58例.中国民间疗法,1999,(10):34
斩蛇散
【药物组成】 雄黄15g,黑木耳炭15g,冰片2~3g,上药研细后混匀装瓶备用。
【治疗方法】 治疗蛇盘疮时,将上药外敷患处,湿者干面敷,干者香油调敷。按疮面大小均匀外敷一薄层即可。治疗期间忌食腥辣等刺激性食物。
【经验心得】 蛇盘疮即带状疱疹,又名缠腰火丹,常沿肋间神经分布,呈单侧性发疹。因热毒侵袭皮肤而发病。斩蛇散系家传验方,方中雄黄入心肝经,功能燥湿、祛风、杀虫、解毒,为君药;木耳炭入胃、大肠经,凉血,止血,渗湿,为臣药;冰片入心肺二经,通诸窍,散郁火,消肿止痛,为佐使。诸药相合,清热解毒,每获良效。斩蛇散乃吾中医祖父家传之秘方,已延用50余年,用之有效。笔者于1994年1月至1997年1月间应用本方治疗10例蛇盘疮,用药最短5d,最长10d全部治愈。
治验:宋某,男,38岁,1996年10月23日初诊。自述右腰肋间出现很多小丘疹,时有火烧样痛感。症见右胸腋下第5~6肋间处成簇密集疱疹,呈带状沿肋间分布,疱疹基底皮肤潮红,舌质红,脉弦滑数。予上方外敷3d后疮面结痂,7d皮疹结痂全部脱落而告愈,月余后随访未见复发。
【方剂出处】 韩先锋.斩蛇散外敷治愈蛇盘疮10例.中国民间疗法,1997,(3):39【药物组成】 蜈蚣3条(置于瓦上焙干),明矾10g,琥珀末3g,冰片4g,雄黄5g,共研细末。
中药外敷方1
【治疗方法】 用蛋清将药粉调成糊状,均匀涂于患处,每日数次,一般6~10d可愈。
【经验心得】 带状疱疹属中医“缠腰火丹”范畴。本方中琥珀有镇静安神之功效;冰片可清热止痛;明矾能收敛止血、燥湿止痒;雄黄有解毒杀虫的功效。此外冰片、雄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红斑毛癣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对多种常见的皮肤真菌亦有抑制作用。本法一方面对局部病灶有止痛收敛、活血散瘀之功效,另一方面可起到局部杀菌消炎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治验:刘某,男,32岁。2d前出现发热,伴疲乏无力,全身不适、食欲缺乏,此后右侧腰部出现不规则红斑及多数粟粒至绿豆大成群丘疹、水疱。诊断为带状疱疹,予以上法治疗3~4d后,水疱变小,疼痛减轻,6d后水疱干枯,开始结痂,8d后疼痛消失而愈。
【方剂出处】 申皎君,等.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42例.中国民间疗法,2002,10(11):27
中药外敷方2
【药物组成】 黄连15g,黄柏15g,板蓝根20g,蛇蜕15g,蜂房10g,乌贼骨15g,冰片6g。
【治疗方法】 将蛇蜕、蜂房炒炭后,与其他药物一起研成细末,用香油调成糊状,敷患处,每日换药2次,1周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镇痛。
【经验心得】 带状疱疹中医又名“蛇串疮”,为一种在皮肤上出现成簇小疱、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病因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成,为病毒感染。方药中黄连、黄柏清热燥湿;板蓝根尤善抗病毒;蛇蜕、蜂房炒炭外用以散风解毒,消肿止痛;乌贼骨外用可收湿敛疮;冰片通窍、散郁火,外敷又可止痛。诸药配合,以达清热、解毒、镇痛之功效。
治验:许某,女,48岁,5d前自觉胁下刺痛,2d后左胁下出现成簇小疱,排列如带,刺痛难忍,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治以自拟消毒散外敷,2d后皮损、疼痛均减轻,又敷5d后痊愈。
【方剂出处】 牛月华,等.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37例.中医外治杂志,2001,10(3):3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