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的国际化数字出版建设——以《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为例
张旻浩1,2刘 霞1李朝霞1沈 宏1高国龙2钱俊龙3
(1.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与毫米波学报》编辑部上海200083;
2.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联合编辑部上海200083;
3.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编辑部上海200050)
作者简介:张旻浩,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与毫米波学报》编辑部责任编辑
摘 要:根据网络信息时代的特征,《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提出了数字化时代给学术期刊编辑所带来的新方法和新的问题,并通过实际的应用分析了数字化时代的特点。根据数字化出版的特点和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实际,对于使用数字化方法出版进行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的探索。
关键词:科技期刊;网络;数字化出版;编辑
世界经济向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已日益明显,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传统的信息业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挑战,处于信息传播核心中的编辑也就面临着机遇。面对全球信息化浪潮的不断高涨,编辑的步伐必须跟上,首先迈进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新时代。
科技期刊作为科技信息和科技成果的发布单位,直接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平。如何充分利用Internet网络,及时准确、方便快速地获取信息,宣传刊物,扩大影响,加速实现编辑出版现代化,对于科技期刊的发展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红外与毫米波学报》编辑部经过几年来的摸索,并结合有关文献[1~3]中前人的经验,对如何利用Internet网络来提高编辑出版工作的效率和刊物的学术水平取得了一些自己经验和体会。
1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简介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以下简称《学报》)创刊于1982年,原为《红外研究》,从1991年更名为《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使本刊学科覆盖范围从红外扩展到毫米波波段,填补了我国毫米波领域学术期刊的空白。经历了整整30年的发展,在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在历任主编及历届编委会的努力下,伴随着中国红外与毫米波科技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份在该领域内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学术期刊。[1]
红外与毫米波科学技术领域是信息科学和物理学的交叉学科,是当前信息技术的重要前沿领域,其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军事核心竞争力。《学报》主要报道红外与毫米波领域的新概念、新成果、新进展,刊登在红外物理、凝聚态光学性质、低能激发过程(包括低维系统和电子结构计)、飞秒光谱学、非线性光学、红外光电子学、红外与毫米波技术(包括元器件、系统及应用、智能信息技术和人工神经网络、生物医学光学研究等)方面有创新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以及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研究报告和阶段性研究简报以及高水平的述评。读者对象为国内外红外与毫米波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等。
《学报》面向全国和海外作者征稿,是我国红外与毫米波科技成果的记录与表现形式,是中国与国际红外与毫米波学界交流最新研究成果的平台。本刊自1986年起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担任编委,现有国外编委11人,占22.25%;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占22.25%。
《学报》为《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EI》(美国工程索引)、《CA》(美国化学文摘)、《SA/INSPEC》(英国科学文摘)、《JICST》(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AJ》(俄罗斯文摘杂志)、《SCOPUS》(SCOPUS网络数据库)、《METADEX》(METADEX光盘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检索体系收录,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CAJCED)”;被包括万方数据——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在内的国内所有重要检索系统收录。
自1982年以来,《红外与毫米波学报》先后多次获全国、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
2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提升数字化出版之路
为了在数字化出版时代提升学报竞争力,也为了纪念学报创建30周年,更好地推动刊物未来发展,2012年3月25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隆重召开了学报创刊30周年大会暨第7届编委会会议。[2]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戴宁研究员(亦为本刊编委)首先代表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为本次编委会会议的召开致辞,希望学报能够在数字化时代,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数字化出版。
本次会议由褚君浩院士主持。之后由学报副主编沈宏博士就学报工作向各位领导专家进行了汇报。在简单回顾了学报30年来的发展后,主要从期刊定位、目前发展、期刊获奖以及来稿录用统计分析和影响因子等数据变化情况详细总结了我刊近年来取得的工作成绩,并提出了数字化趋势下,对学报未来发展的设想。学报被引用频次和影响因子逐年提高,被国内外SCI、EI、万方等多个重要检索系统收录,继2008年入选北大核心期刊之后,于2012年再次入选北大核心期刊。学报在国内外学术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还存在高水平、高质量、前沿学科、开拓性研究论文刊登不够多,影响力与国际上一些知名优秀期刊和专业性杂志相比还有差距,国际影响力不够等问题。为了继续提高学报的影响力和学术水平,编委会将在其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希望编委对学报的工作能够一如既往地给予热情关心和鼎力支持,把《红外与毫米波学报》越办越好。
接着与会编委专家围绕着如何挖掘优秀稿源,进一步提高刊物学术质量和影响因子,学术期刊数字化,刊物发展定位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编委们集思广益,对学报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许多设想和建议。编委审稿把关是我刊近年稿件质量上升的一大亮点,其工作量大且难度高,但它对提高刊物的影响力和读者关注度起到非常好的推动作用,同时对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据美国汤森路透公司SCI的引文数据库(JCR)统计结果,本刊2010年的影响因子为0.452;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CD)统计结果,本刊2010年的影响因子为0.7048;综合评价总分在光学类期刊中排名前列,并入选2010年度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主编褚君浩院士在编委讨论后,充分肯定了本届编委会在过去几年来的工作,并向编委们提出在未来几年内,希望每位编委为《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撰写或推荐一篇高质量的学术文章,向科研同事和学生推荐本刊、并积极参与刊物组稿工作,同时也希望编委们在所参与的国际会议上推广本刊,吸引国际化的读者及作者。另外对编辑部也提出了要更加努力,做好文章的编辑校对工作,加快稿件发表速度,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要。同时强调了,在数字化出版的时代,应该抓住机遇,勇于直上,利用现有的大好时机,打好数字化出版的第一步攻坚战,做好迎接数字化出版的大时代的来临。
3 结语
通过学报编辑部的实践,我们发现数字化出版极大地方便了作者、读者、编者和审稿人,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费用,同时还提高了信息获得的效率。另外编辑出版数字化可提高编辑工作效率,使稿件出版流程至少缩短一半的时间,并且使用数字化的形式进行出版减少了期刊的差错率。
综上所述,努力学习和掌握当今Internet网络知识,充分发掘和利用网络资源来为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提供快捷的信息传输途径和高效利用丰富的科技信息资源,大力发展数字化出版,是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红外与毫米波学报官方网站.http://journa1.sitp.ac.cn/.
[2]张旻浩,沈宏中,高国龙,褚君浩.学报任重而道远——《红外与毫米波学报》创刊30周年暨第7届编委会会议[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2,31(3):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