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电极置于头皮的一定部位可记录到一些有规律的电位变化,用仪器记录的这些电位变化图形称为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脑电图是由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生物电活动产生的。如果将电极直接置于大脑皮质表面,记录到的图形则称为皮质电图。
在无特殊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大脑皮质自发产生的节律性电位变化,称为自发脑电活动。此时记录的脑电图称自发脑电图。当外加某种刺激时,在皮质某一局限区域引导出的,与刺激在时间上相关的电位变化称为皮质诱发电位(evoked cortical potential),常见有体感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等。
人类的自发脑电图波形不规则,根据频率与振幅的不同,可将正常脑电图分为α、β、θ、δ四种基本波形(图13-28)。
图13-28 正常人脑电图的几种基本波形
1.α波 频率为每秒8~13次,波幅为20~100μV。成人在安静、清醒且闭眼时主要出现α波。当睁开眼睛或受到其他刺激时,α波立即消失呈现β波,这一现象称为α波阻断。当再次安静闭眼时,α波又重新出现。
2.β波 频率最快,为每秒14~30次,波幅最小,为5~20μV。当受试者睁眼视物或受到其他刺激时,出现β波。一般认为β波表示大脑皮质处于紧张活动状态。
3.θ波 频率为每秒4~7次,波幅为100~150μV,成人一般在困倦时出现此波。
4.δ波 频率最慢,为每秒0.5~3次,波幅最大,为20~200μV。成人极度疲劳、睡眠和大脑器质性病变等时可记录到此波。婴儿常可见到此波。
低频率高振幅的脑电波称为同步化脑电波,一般认为同步化脑电波的出现表示大脑皮质处于抑制状态;当脑电波转化为低振幅高频率时,称为去同步化,表示大脑皮质兴奋的增强。
癫、脑炎、脑肿瘤等疾病时,脑电波会出现明显异常,因此脑电图可用于临床辅助诊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