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面向世界的科技期刊发展策略研究

面向世界的科技期刊发展策略研究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期刊国际化对期刊各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目前为数不多的中国英文科技期刊中,具备国际化条件的期刊屈指可数。期刊面向世界是期刊在坚持办刊模式和办刊方针,以本国市场为发展重点的基础上,提高期刊国际显示度和影响力的一种发展策略。目前国际上已有8000余种OA期刊,约占同行评议学术期刊总量的30%以上。而在6217种中国期刊中,实施OA的只占12.34%,这表明中国科技期刊与国际上期刊的OA程度还有较大的差距。
面向世界的科技期刊发展策略研究_中国科技期刊新挑战:第九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

面向世界的科技期刊发展策略研究

周红兵1方秀菊1舒 畅2于 芬1

(1.《浙江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浙江杭州310023;2.《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编辑部浙江杭州310013)

作者简介:周红兵,《浙江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

摘 要:科技期刊面向世界发展有利于期刊扩大影响、提高显示度,是切合当下大多数中国期刊实际的发展策略。实施这一策略需多途径齐头并进、多方面协同合作,具体而言,即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加入国际知名的检索系统;加强期刊网站建设,打造高效数字化平台;加入OA期刊群,提高传播效度;加入DOI注册体系,提高传播效率;开展对外合作,扩大影响范围;提高编辑素质,打造复合型编辑人才。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期刊发展由量的积累上升到质的飞跃,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科技期刊;面向世界;扩大影响;显示度;发展策略

世界经济全球化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全球化,作为科学技术载体的科技期刊面临着国际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科技期刊肩负着传播科技信息、促进学术交流的重任,唯有不断扩大影响力、提高显示度,才能充分发挥其在科技领域里应有的促进作用。

1 期刊国际化与期刊面向世界

期刊国际化指科技期刊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世界重要科技期刊信息平台里流通,在国际交流中不断提高学术质量与服务水平,学术层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国际上有影响的期刊。[1]期刊国际化的要素包括信息交流的国际化、编委成员的国际化、出版语言的国际化、作者来源的国际化、读者群的国际化、编辑人员的专业化和市场化、编辑工作的规范化及编辑过程符合国际惯例。期刊国际化对期刊各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目前为数不多的中国英文科技期刊(300余种)中,具备国际化条件的期刊屈指可数。

期刊面向世界不同于期刊国际化,它可称作期刊国际化的初级阶段或部分内容。期刊面向世界是期刊在坚持办刊模式和办刊方针,以本国市场为发展重点的基础上,提高期刊国际显示度和影响力的一种发展策略。[2]目前,对于大多数语种为中文的科技期刊,面向世界的发展策略是量力而行、稳步上升,逐步扩大期刊影响力的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

2 科技期刊面向世界发展的措施

2.1 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加入国际检索系统

加入知名的国际期刊检索系统是科技期刊扩大影响、提高显示度的有效途径。借助它们的知名度和声誉,科技论文被下载和引用的概率大大提高。目前,国际知名期刊检索系统有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美国工程索引(EI)、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英国科学文摘(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学技术文献数据库(JST)及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能否通过各期刊检索系统的收录评估,论文的学术质量至关重要,它是衡量期刊整体水平的重要参数。为此,期刊编辑部须争取各级部门的支持,采取一切有力的措施,积极约稿和组稿,将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尽可能多地吸引到刊物中来。同时,还要重视英文摘要的写作质量,规范、准确的英文表达是检索系统审查的重要一面,也是期刊在被收录之后,吸引读者注意、便于论文被检索和引用的重要媒介。

2.2 加强网站建设,打造高效数字化平台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科技期刊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网络传播不受时空限制,直观、生动、经济、便捷,不失为一种高效的传播方式。建立期刊网站,可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扩大期刊影响、树立期刊形象。通过期刊网站,不仅可以让读者了解期刊的主要信息(如办刊宗旨、刊物类型、期刊荣誉、刊期等),还能实现投稿、审稿、编辑加工、出版发行及期刊内部经营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同时,读者能共享网站上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文献档案资源。通过期刊网站,还能建立起读者、作者、专家和编辑之间的网络互动平台,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共同为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编辑质量献计献策。因此,加强期刊网站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通常,优秀的期刊网站能够“以一当十”,发挥出巨大的功效。在网站设计上,期刊工作者要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既要重视实用性、合理性,又要兼顾美观性和特色化,使网站页面既清晰、美观,又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使网站信息丰富多彩,编读交互性强;并能按照网络传播的特性,对期刊内容进行整合、再加工,增添相关知识的链接和背景知识的介绍,进而能为读者提供丰富而多样化的增值服务。在网站建好之后,还要及时进行更新及维护,不断改进与完善网站功能,让读者在了解期刊最新动向的同时,体会到办刊人对读者的关心与用心。如此,才能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和潜能,尽可能多地吸引读者的关注,扩大期刊的读者群,进而扩大期刊的影响。有条件的编辑部尽可能做成中英文双语网站,为接纳更广泛的读者群创造条件。

2.3 加入OA期刊群,提高传播效度

OA(开放获取)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全新的出版模式和学术交流模式,其允许人们通过公共网络免费获取所需要的科技信息,取消了人们获取信息的费用障碍,提高了人们获得信息的时效性和方便性,有助于加强科研成果的交流与传播。由于开放获取独特的出版模式和交流模式,OA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出版界相关人员的关注与倡导。

国内期刊界同仁对OA和非OA期刊的统计分析表明:OA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即年指数平均增长率均高于非OA期刊。国外学者也对OA期刊也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结论。可见,实现OA出版可以有效扩大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显示度。因此,倡导OA模式、建立新型学术交流方式是时代发展之潮流。目前国际上已有8000余种OA期刊,约占同行评议学术期刊总量的30%以上。而在6217种中国期刊中,实施OA的只占12.34%,这表明中国科技期刊与国际上期刊的OA程度还有较大的差距。国际上,按各国建立开放仓储知识库数量排序,依次为美国、英国、德国、日本、西班牙、波兰、意大利、法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可见,发达国家均较重视OA知识库的建设,注重科技成果的传播、共享和使用。[3]而中国在此方面还相对薄弱和落后,开放存取才刚刚起步,规模、影响力都比较小,发展较慢,大部分科研工作者(包括部分期刊工作者)对OA都不甚了解,持观望态度者居多,制约OA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目前中国OA仓储包括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奇迹文库及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知识库等。

2.4 加入DOI注册体系,提高传播效率

DOI(Digita1 Object Identifier)即“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是由一组数字、字母或其他符号组成的文献标识符,通常含有期刊的国际刊号、出版年、出版期、论文的序号等信息。DOI由国际主流期刊出版商美国出版商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Pub1ishers,AAP)发起,是其下属的技术委员会(Enab1ing rechno1ogies Committee,ETC)在1994年创设的一种安全保护系统,也是一种命名标准,意在保护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和版权所有者的商业利益,因为简单、方便、有效,所以在国际上迅速普及。目前,国外70%以上的出版单位及信息服务机构使用该标准,覆盖刊物20000余种,DOI编码分配总量已达3000多万个,每月通过DOI开展的文献链接数量达1000余万次。[4]DOI对数字信息进行标识,如同传统出版物中的标准刊号,是数字信息的全球唯一永久性标识符,具有永久性、唯一性、可解析和互操作性等特征。一旦给数字信息附上此标识符,就如同给出版物打上条形码一样,始终有踪可寻。因此,DOI被形象地称为数字资源的身份证。DOI为人们提供了指向数字信息本身的链接,方便了计算机间的互相操作,并可实现永久指向及动态维护;解决了异质科技资源间的相互引用和链接问题,消除了传统URL链接中的“死链”问题,使数字版权得到规范,知识产权得以保护。拥有DOI号的论文,无论何时何地,均可通过互联网直接查到,这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查询与检索,也必将极大地提高文章的下载率与被引频次。通过DOI之间的互相操作,可实现动态的、开放式的知识链接,整体提升包括期刊在内的数字资源的使用效率,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由此促进期刊业的发展。

2007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向国际DOI基金会IDF申请,取得了DOI的中文注册权,并成立了中文DOI注册与服务中心,成为中文信息服务领域的首个国际DOI基金会(IDF)组织下的中文注册机构(RA),开始为中文数字资源提供符合国际标准和规范的唯一标识,从而有利于中文数字资源的长久保存和唯一识别。据了解,中文科技期刊大多通过此途径获得DOI号,但目前中国申请DOI号的刊物所占比例与国际期刊界相比明显偏低,这说明中国科技期刊办刊人似乎还没有重视其作用与意义。

总之,DOI的引入,为中国建立统一的科技知识链接系统提供了技术标准和平台,为支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标识体系的建立和应用上实现了对科技文献和科学数据的资源整合,从而为建立一个基于分布式环境下的一站式服务的科技基础平台创造了条件[4],其应用和推广前景将十分广阔。

2.5 开展对外合作,借力扩大影响

目前,中国科技期刊开展国际合作的主要模式有海外营销代理、版权合作和广告代理三种[5]。其中,海外营销代理对于中国科技期刊在提高国际显示度、扩大学术影响力、增强学术规范等方面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国内已有上百种科技期刊以海外营销代理方式与境外出版机构合作。通过合作,借助外力来增强实力,将中国科技期刊引入一个更加广阔和富有活力的发展空间。因此,科技期刊要抓住各种机会,积极寻找合作目标与对象,以求发展共赢。

合作的模式灵活多样,各刊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与国外的知名出版集团或期刊社合作,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期刊国际影响力。例如,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与英国《模型识别与控制》国际期刊编委会合作,出版该编辑部的“专刊”,要求所刊登论文都被美国EI核心区全文收录。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负责组稿、审稿和排版,英方负责出版、发行。《中华纸业》杂志在尚不具备国际化条件的情况下,为了缩小与国际大刊名刊的差距,选择了与国外期刊合作,为国际化打下基础,与印度ParperMart杂志在征订发行、国际广告、组团出国、咨询服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与法国ENP公司在期刊国外广告代理方面也进行合作。该刊利用合作方强大的营销网络,扩大了期刊影响。

2.6 提高编辑素质,打造复合型编辑人才

高水平的期刊离不开高素质的编辑人才[6]。中国科技期刊在期刊的编辑规范、管理方式、经营模式上与国际上还存有较大的差别,提高编辑的综合素质,培养懂国际规则、精通编辑业务、善于学习与交流、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编辑人才是提高期刊整体质量的有力保障。期刊编辑人员在提高期刊声誉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7],期刊面向世界发展要求其在工作效率、业务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进一步提高,要熟悉与期刊相关的国际标准及国际通行的编辑惯例,如论文的编排与编写格式、量和单位的使用准则、参考文献的著录标准等;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通力合作的团队精神及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能积极主动探索期刊的国际化发展途径,并善于吸收新知识、学习新技术。同时,编辑人员还应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英语表达能力,成为集专业、技术、管理与营销技能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如此,才能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为期刊的发展注入动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面向世界发展是现阶段切合中国实际的科技期刊发展策略。期刊工作者要善于抓住机遇,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地做好期刊发展的各方面工作。唯此,中国科技期刊才能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做大做强,为走向世界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吴伟根,章晓光,周莉花.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4):443-447.

[2]金碧辉.论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战略[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3):110-117.

[3]周红兵.加快高校科技期刊网络化进程的策略研究[J].中国出版,2012(11):41-44.

[4]江泽琴,杨曦,周厚永.中文期刊论文DOI的概念、构成及其意义[J].西南军医,2009,11(4):806.

[5]刘培一,沈华,马建华.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合作评价与对策[J].编辑学报,2010,22(5):436-438.

[6]任胜利.有关精品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的思考[J].编辑学报,2005,17(12):393-395.

[7]赵宏榜,李建新.数字技术对科技期刊出版的影响及发展对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5):763-76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