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肺动脉压监测

肺动脉压监测

时间:2023-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0年Swan和Gane首次报道了漂浮导管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危重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取得了重大的进展,通过它可以测量肺动脉压和肺小动脉楔压,从而实现了对循环系统定量、动态、连续的测量和分析,促进了危重病医学的发展。⑤用肝素盐水冲洗导管各管腔,不测压时将换能器与肺动脉管腔相通,持续监测PAP。PAP的升高多见于动脉导管未闭、左心衰、二尖瓣病变、慢性肺部疾病等。故置管前检查气囊,测量PCWP时不要过度充气,气囊最大充气量应<1.5ml。

1970年Swan和Gane首次报道了漂浮导管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危重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取得了重大的进展,通过它可以测量肺动脉压和肺小动脉楔压,从而实现了对循环系统定量、动态、连续的测量和分析,促进了危重病医学的发展。

1.Swan-Gane导管介绍 肺动脉导管(Swan-Gane导管)常用的是四腔导管,见图9-6。蓝色腔尖端位于右心房,开口在距顶端30cm处,可测右心房压、心排血量;黄色腔其尖端位于肺动脉,开口在肺动脉,可测肺动脉压、采集动静脉混合血;白色腔尖端为热敏电阻,开口在距顶端5cm处,可测血温和心排血量;红色腔尖端位于肺动脉主干,开口在球囊内,可测肺动脉嵌入压。

图9-6 四腔漂浮导管

2.适应证

(1)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或疑有心泵衰竭者。(2)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扩容监测。

(3)心脏外科术后监测。

(4)区别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肺水肿。

(5)观察血管活性药物对心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

(6)通过肺动脉导管进行心脏起搏等。

3.禁忌证

(1)急性感染性疾病。

(2)细菌性心内膜炎或动脉内膜炎。

(3)心脏束支传导阻滞。

(4)近期频发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

(5)严重肺动脉高压。

(6)严重的出血倾向。

(7)各种原因所致的严重缺氧。

(8)疑有室壁瘤且不具备手术条件者。

另外,导管经过的通路上有严重解剖畸形,导管无法通过或导管本身可使原发疾病加重者,应视为绝对禁忌证。

4.穿刺部位选择 右侧颈内静脉,从穿刺点到右心房的距离最短,导管可直达右心房和右心室,并发症较少;股静脉由于远离重要脏器,便于穿刺部位,也是常选穿刺部位;左锁骨下静脉因弧度比较大,利于导管进入右心房,因此临床上也较常用。

5.监测数据的测定与分析

(1)数据测定。①校对零点:病人取平卧位,使压力换能器与病人右心房在同一水平,将换能器与导管相连的通路关闭,并打开换能器另一开口,使之与大气相通,按压监护仪上的“Zero”键,待监护仪压力数据显示为“0”时,表示完成测压参考零点的校对,然后关闭换能器与大气相通的开口,打开与导管相通的开口,使换能器与导管相连的通路开放。每次测压前均要校对零点。②测压前用肝素盐水冲洗各管腔,以保证测定数据的准确性。③测定心排血量:用10ml注射器反复抽吸无菌冰水10ml,在4s内将10ml冰水迅速注入右心房管腔内。在注射冰水的同时,将参考对照水温计探头放入与注射水同温的冰水中,导管尖端的热敏电阻即可感知注射冰水前后的血温之差。此血温之差与心排血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通过心排血量测定仪的计算机便可以直接显示CO的值。④同步记录PAP、PAWP、RAP、BP、HR。将换能器与导管的某一管腔相通即可测压。换能器与肺动脉相通测得PAP;将导管气囊充气,导管漂入肺动脉入口处即可测得PAWP;换能器与右心房管腔相通测得RAP。⑤用肝素盐水冲洗导管各管腔,不测压时将换能器与肺动脉管腔相通,持续监测PAP。

(2)数据分析。①右房压(RAP):表示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的压力,反映右心室的充盈情况。正常值为2~6mmHg。RAP增高多见于右心衰、循环负荷过重、心包填塞等;RAP降低表示血容量不足,提示加快补充血容量。②右心室压(RVP):正常值为收缩压15~18mmHg,舒张压为0~8mmHg。③肺动脉压(PAP):正常值为10~22mmHg,平均肺动脉压为16mmHg。PAP的升高多见于动脉导管未闭、左心衰、二尖瓣病变、慢性肺部疾病等。④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PCWP反映肺静脉压,也能间接反映左心房压,也可作为反映左室舒张末压(LVEDP)的指标,两者相差±2mmHg,是了解左心功能的可靠指标。正常值为8~12mmHg。PCWP增高见于左心功能不全、二尖瓣病变、心源性休克、血容量过多;PCWP降低见于血容量不足。

6.监护要点

(1)插管过程中监护:①按插管步骤与医师密切配合,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做好护理记录。②随时询问病人有无不适感,及时安抚病人。③密切观察心电图的变化,若出现心律失常,应提醒医师,待心电图正常后再将导管置入。

(2)插管后监护:①导管外冲洗装置应连接紧密,否则易导致管腔内回血,致导管阻塞。②导管各个腔应保持通畅,持续肝素盐水冲洗(生理盐水250ml+肝素1 250U)3~5ml/h,采用脉冲式冲洗。用于冲洗导管的注射器、三通、三通板每日更换。③导管冲洗指征:各心腔压力异常时;监测压力波形变为平坦时;压力监测数据与先前有明显差异;每次测量全套血流动力学指标前后。④保证数据准确,换能器头与心脏置同一水平。床位和体位改变时,及时校正零点。⑤测量PCWP时,应将气囊缓慢充气(气量<1.5ml),待出现嵌顿压图形后,记录数字并放掉气囊内的气体。⑥导管各管腔一般不做输液、推药及抽血用,若需抽取混合静脉血标本,抽血后应用肝素盐水将管腔冲洗干净。⑦严格无菌操作,穿刺点皮肤每日用碘酊或碘仿液消毒,更换无菌敷料。同时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渗血、分泌物等异常反应。⑧一般导管留置时间为3~5d,若患者出现高热、寒战等表现,应立即拔管,并做导管血培养及外周血培养。

7.并发症及防治

(1)心律失常:是漂浮导管置入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防止或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当导管进入右心房时,宜将气囊充气,覆盖导管尖端,插入中遇到阻力时,不可用力,置入过程中应持续监测ECG,若心律失常频繁发作可将导管退出心室并经导管或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待症状缓解后再行置管。严重的心律失常有室性心动过速、房颤、室颤等,一旦发生应紧急处理。

(2)气囊破裂:导管多次使用、留置时间过长或频繁过量充气,就会引起气囊破裂。当发现向气囊内注气阻力消失,放松注射器内栓不能自动弹回,常提示气囊破裂。故置管前检查气囊,测量PCWP时不要过度充气,气囊最大充气量应<1.5ml。

(3)肺动脉破裂或出血:插管时应注意导管插入的深度,向气囊充气时速度宜慢、压力要低;测定PCWP时,应缓慢向气囊内注入限量气体,当肺动脉压力波形变成楔压波形时,即可终止充气。尽量缩短PCWP的测定时间。

(4)导管阻塞或肺动脉血栓形成:注意心内压力波形改变,保持导管通畅,正确进行抗凝治疗。

(5)导管在心腔内扭曲:发生于插入导管过长时,可做床旁X线胸片检查,确定导管位置。

(6)感染:可发生在局部穿刺处,严重者可能引起细菌性心内膜炎。护理中应注意置管局部要保持清洁、干燥,皮肤穿刺处用碘仿消毒,每日两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