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肠鸣音 正常人肠鸣音4~5/min,其声响和音调变异较大,只有靠检查者的经验来判定是否正常。肠鸣音活跃达10/min以上,多提示急性胃肠炎、服用泻药后或胃肠道大出血;肠鸣音减弱见于老年性便秘、胃肠动力低下、腹膜炎、低血钾等;肠鸣音消失见于急性腹膜炎或麻痹性肠梗阻。
2.粪便观察 标本采集时,应注意粪便必须新鲜,盛器应干燥清洁。若做粪便细菌学检查应采集于消毒容器内,应及时送检,超过2h后标本应弃去。当病人行粪便检查时,应亲自肉眼观察标本,通过对大便性状作初步诊断。
(1)量:正常人大多每天排便一次,量为100~300g,随进食量、食物种类及消化器官功能状态而异。当胃肠胰腺有炎症或功能紊乱时,因炎症渗出、分泌增多、肠蠕动亢进及消化不良使粪便量增加。
(2)颜色与形状:正常成人的粪便排出时为黄褐色圆柱形软便,婴儿粪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糊状便。常见病理情况如下:①黑粪及柏油样便:成形的黑色便称黑粪;呈稀薄、黏稠、漆黑发亮的粪便,形似柏油称柏油样便,见于消化道出血。出血50~75ml可出现黑粪,隐血试验呈强阳性反应;如为柏油样便且持续2~3d,估计出血量至少为500ml。当患者服用药用炭、铁剂、血竭胶囊、迪乐或动物血、肝类食物等也可排黑粪,但无光泽,行隐血试验为阴性,应注意仔细观察与鉴别。②血便:当大便呈鲜红色或暗红色时多由下消化道出血所致。若仅有直肠息肉、直肠癌、痔疮等也可见血便,但痔疮时常在排便后有鲜血滴落,而其他疾患则鲜血附于粪便表面。③稀糊状或水样便:由肠蠕动亢进或肠黏膜分泌过多所致,小儿粪便呈绿色稀糊状。见于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当大量黄绿色稀汁样便(3 000ml或更多)并含有膜状物时见于假膜状性肠炎,而出血坏死性肠炎排出红豆汤样便。④羊粪样便:危重患者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弱或习惯性便秘而致,粪便干结坚硬呈圆球状,主要是粪便在结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被过度吸收所致。
(3)隐血试验(occult blood test,OBT):正常人粪便隐血试验呈阴性反应。常用方法有邻联甲苯胺法、联苯胺法、匹拉米洞法等。其中邻联甲苯胺法灵敏度高,可检出消化道1~5ml的出血。隐血试验阳性常见于消化道溃疡、消化道恶性肿瘤、急性胃黏膜病变、流行性出血热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