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血时间(BT)
【参考值】 ①Duke法:1~3min,超过4min为异常。②Ivy法:2~6min,超过7min为异常。③出血时间测定器法:6.9±2.1min,超过9min为异常;目前推荐用此法作为BT的检测方法。
【临床意义】 BT延长见于:①血小板显著减少,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巨大血管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②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病、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肝病、狼疮等。③血管异常,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坏血病。④药物干扰,如服用乙酰水杨酸、潘生丁等。⑤各种原因引起的纤维蛋白原减少,如肝病、维生素K吸收障碍。
(二)血小板计数(PC)
【参考值】 (100~300)×109/L
【临床意义】 PC<100×109/L为血小板减少。生理性减少见于月经前后。病理性减少见于:①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尿素综合征;②理化因素、各种化学毒物、X射线、放射性核素;③脾功能亢进、感染、输血后血小板减少症、巨大血管病;④如果PC<50×109/L应想到大量输血或合并DIC,血小板超过400×109/L称为血小板增多,生理性如剧烈运动的可能,病理性可见于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失血、骨折、溶血性贫血、脾切除术后等。
(三)血块收缩时间(CRT)实验
【参考值】 开始收缩时间为0.5~1h,完全收缩时间为18~24h。若CRT延长表明血小板减少和血小板功能障碍。
(四)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测定
【参考值】 (16.4±9.8)μg/L。当β-TG大于正常值时,常提示血栓形成前期或血栓形成。血浆血小板第Ⅳ因子(PF4)测定,也是反映血小板被激活指标,其临床意义与β-TG相同。正常值(3.2±2.3)μg/L。
(五)血浆血栓烷B2(TXB2)测定
【参考值】 (76.3±48.1)μg/L。TXB2增高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糖尿病、妊高征、肺梗死、大手术后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