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门上区与声门下区的组织结构疏松、张力较低,当组织液过多时,首先在此区域积聚而发生水肿。
【分类】
临床上,将喉水肿分为感染性喉水肿与非感染性喉水肿两类,感染性喉水肿的渗出液为浆液性脓液,而变应性、遗传性血管神经性喉水肿的渗出液为浆液性。
【原因】
1.感染性喉水肿
(1)喉部疾病:如脓肿、喉软骨膜炎、喉结核、梅毒等。
(2)咽部疾病:如急性脓毒性咽炎、扁桃体周脓肿、咽旁脓肿、咽后脓肿。
(3)颈部疾病:如颈疏松结缔组织炎。
2.非感染性喉水肿
(1)变态反应:①药物,如注射青霉素、口服碘化钾、阿司匹林等;或麻醉期间使用某些药物易引起的变应性喉水肿。②食物,有过敏体质者食用致敏食物,如蟹、虾所致。
(2)遗传性血管神经性喉水肿:是一种遗传性补体缺陷病。患者血中C1-酯酶抑制物(C1-INH)缺乏或功能缺陷,此为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常反复发作喉水肿。
(3)全身性疾病:心脏病、肾炎、肝硬化、黏液性水肿等。
(4)喉部外伤或受刺激:如多次或长时间支气管检查、困难气管插管或喉部手术损伤等。
(5)物理化学因素等刺激:①喉部受到腐蚀剂、强烈化学气体或高热蒸汽刺激;②喉部放射治疗后之变应性水肿。
(6)纵隔或颈部肿瘤压迫:妨碍喉部血液循环而发生喉水肿。
【诊断依据】
1.病史 询问病史可初步判定喉水肿类型。
2.临床表现 此病发展迅速,尤以变应性、遗传性血管神经性者发展更快。常于数分钟内发生喉鸣、声嘶、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因杓会厌襞及杓间区肿胀,常有喉部异物感及吞咽困难。感染性喉水肿,可于数小时内发生声嘶、喉痛、喉鸣、呼吸困难和吞咽困难。重者可出现典型的喉阻塞症状。
3.辅助检查 可进行相应过敏原检测及相关系统疾病的检查。喉镜检查可见喉黏膜弥漫性水肿、苍白、表面光亮,杓会厌襞肿胀如粗腊肠形,会厌肿胀甚至呈球形,会厌上抬困难。感染性喉水肿喉镜检查时,可见喉黏膜呈深红色。
【鉴别诊断】
1.变应性喉水肿 此为Ⅰ型变态反应所致,发病急且无上呼吸道感染史,亦不发热,本人及家族常有变态反应史。局部表现为水肿、苍白,白细胞增多不明显,嗜酸性粒细胞可增多、可伴有荨麻疹、变态反应。
2.急性喉炎 为感染引起,发病稍缓,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及发热,本人及家族多无变态反应史。局部表现为炎性浸润、充血肿胀,白细胞增多明显(尤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且多伴有全身感染的表现。
【病因治疗】
查找喉水肿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感染性喉水肿 可给予足量抗生素,对已形成脓肿者宜行切开排脓术。
2.非感染性喉水肿 因心、肝、肾病所致者,宜进行其相关疾病的内科治疗。变应性喉水肿可给予抗组胺药物。遗传性血管神经性喉水肿的治疗包括长期预防、短期预防及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对症处理】
解除喉痉挛,是治疗喉水肿的首要措施。
1.氧气吸入 先给予氧气吸入,但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措施。
2.保持气道通畅 为保持气道通畅,可酌情采用以下措施。
(1)莫晓急救管的应用:此为一弯曲的具有侧孔的金属管,顶端稍圆钝。治疗时,在示指直接叩触引导下,插入喉下以解救呼吸困难。
(2)环甲膜穿刺:经环甲膜穿刺注入2%利多卡因5ml,并可与地塞米松5mg混合注入。
(3)气管内插管术:喉水肿早期可采用,晚期导管已不能插入。
(4)气管造口:药物治疗无效时,为解除气道阻塞可急行气管造口并置入专用特制套管,待水肿消退后拔除导管。
3.急性期治疗 口咽部已有水肿而喉部尚无水肿者,也应留院观察。密切注意呼吸情况,做好气管造口准备。窒息者则立即行气管造口术,同时可采取:①静脉输注浓缩的C1-酯酶抑制因子(C1-INH)制剂,30min内可使血浆C1-INH达正常水平,并有效控制病情;②应用干扰素;③给予司坦唑醇、达那唑;④输新鲜血液。
4.短期预防性治疗 主要用于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尤其口腔、扁桃体手术或喉部气管镜检查术患者,以免手术诱发喉水肿。可于术前输新鲜血液暂时补充C1-INH,若血液中有丰富的C1底物,则可进一步加重病情,故应警惕。如时间允许,可在术前使用抗纤溶药物,如氨甲环酸、6-氨基己酸(EACA)3d,或用司坦唑醇、达那唑1周。
5.发作频繁的水肿 反复发作的喉、面、口咽部水肿,可进行长期预防性治疗。目前常用达那唑、羟甲烯龙、司坦唑醇,促进C1-INH合成。司坦唑醇的有效剂量为0.5~2mg/d,C1-INH浓缩制剂可连续应用2年。
6.麻醉期间喉水肿 应用解除喉痉挛药物,并适量给予皮质激素。
【手术与麻醉】
严重喉水肿经药物治疗无效且逐渐加重并有窒息倾向者,应立即行气管造口术。麻醉应考虑如下事宜。多可在局麻下完成,难以完成者则应予全麻,但禁用气管插管。可经环甲膜穿刺行喷射通气,并给予氯胺酮、地西泮和肌松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