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肾 栓 塞
【病因】
常见原因是漂浮在血流中的微粒,沉积在动脉内(栓子)。这些栓子可能来源于心脏内(如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黏液瘤等),或来自沉积在主动脉的胆固醇碎块(动脉粥样硬化)。两者均可在肾动脉内沉积引起梗阻,造成肾栓塞。也可由外科手术、血管造影或血管成形术引起。
【临床表现】
常有腰痛,疼痛为突发、剧烈而无放射。可伴发热、恶心和呕吐,肾动脉部分梗阻也可致高血压。双侧肾动脉阻塞,可发生尿闭和肾功能突然下降(急性肾衰竭)。
【诊断依据】
白细胞异常增高且伴蛋白尿和显微镜下血尿,肉眼血尿较少见。静脉尿路造影或放射性核素显像能显示出肾功能下降,因此时肾脏不能排出正常量的造影剂或放射活性示踪剂,然而,肾功能也可由非梗死情况引起。因此,可用超声波扫描或逆行尿路造影加以鉴别。肾动脉造影是确定肾梗死并使受累部位产生清晰图像的最好方法。
【治疗】
可溶栓治疗,常用链激酶和尿激酶。外科治疗的方法为经皮血管成形术,即用一个带球囊的导管从腹股沟处股动脉穿入到肾动脉,继而使球囊膨胀以扩开梗阻区域。虽然外科手术可疏通梗阻的血管,但手术不仅有并发症可造成死亡。而且,并不比单用抗凝药和溶栓药改善肾脏功能的效果好。外科手术是一种选择性治疗,早期(2~3h内)手术去除血凝块可造成肾动脉损伤(创伤性肾动脉血栓形成)。
二、肠系膜动脉栓塞
此为由各种栓子栓塞肠系膜动脉,所引起的一种少见的外科急腹症,因其症状和体征多不相符而易误诊,病死率较高。
【病因】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的栓子,大多来自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和心肌梗死时发生的附壁血栓,患者大多伴有心房纤颤,也可来自脱落的主动脉硬化斑块,多数脱落的栓子随血流而栓塞于肠系膜上动脉。也可致肠系膜上、下动脉同时栓塞,临床表现相似但病死率更高。
【临床表现及诊断】
临床表现可因栓塞部位、程度和侧支循环状态而异,尤其在发病早期易误诊,但大多数人早期具有特征性表现。①与体征不相称的急性剧烈腹痛(腹部无确定阳性体征,早期腹肌软、无腹膜炎体征,与剧烈的腹痛不相符合);②强烈的胃肠道排空症状(恶心、呕吐和腹泻);③并存器质性心脏病;④早期鲜血便;⑤外周动脉栓塞史;⑥白细胞>(10~20)× 109/L。
尤其前3个症状(剧烈而无相应体征的上腹和脐周疼痛、器质性心脏病、胃肠道排空表现),称为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Bergan”三联征,在发病早期有重要诊断价值。发病6~12h后,可能出现麻痹性肠梗阻。此时,有明显腹胀、压痛和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腹膜炎的表现和全身反应。
【辅助检查】
早期有血象增高、CK增高及血清淀粉酶升高,有代谢性酸中毒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表现,但这些症状无特异性。一旦怀疑本病,应行腹部X线检查。其特征性改变是小肠及右侧结肠扩张胀气,自结肠中段开始气体突然消失或减少。CT及MRI检查可显示肠壁及血管内血块,不仅对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有重要提示,同时可排除其他疾病。彩超和B超检查有助于确诊。肠系膜血管造影是确诊的金标准,可准确做出诊断。
【治疗】
早期纠正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抗休克,同时给予抗凝、扩血管药物以改善受累肠管的血运。病史短、诊断明确、未发生肠坏死的病例可试行溶栓,溶栓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旦溶栓失败应立即手术。
三、视网膜动脉栓塞
视网膜中央动脉是视网膜内层唯一的营养血管。该动脉属于终末血管且血管之间无吻合支,故一旦阻塞便使其供应区的视网膜发生急性缺氧而造成视功能严重损害。本病多发生于老年人,平均年龄约60周岁,男性发病为女性的两倍左右。
【病因】
1.动脉壁改变 动脉硬化和增殖性动脉内膜炎,使管壁增厚及管腔狭窄。当血液流经狭窄的管腔并与粗糙表面摩擦,致纤维凝集而成血栓。
2.栓子栓塞 发生于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脱落的栓子滞留于视网膜中央动脉而致血流中断。此种原因少见。
3.血管痉挛 血管舒缩神经兴奋异常而引起血管反射性痉挛,此为本病的重要原因。病前一时性视物模糊可认为是血管痉挛的前驱症状。在动脉硬化、动脉内膜增生或栓子不完全栓塞情况下,若发生血管痉挛常致视网膜动脉完全闭塞。
4.供血不足 当动脉灌注压和眼压之间平衡失调时,动脉供血严重不足亦发生本病。
5.麻醉与手术 眼球后麻醉时球后出血、外科手术及俯卧位全身麻醉后,亦可发生本病。
【临床表现与诊断】
1.突然视力丧失,瞳孔散大,直接光反射消失或保留一定视力。分支动脉阻塞,致相应视野缺损。
2.常有一过性黑矇史。
3.眼部荧光造影,可确诊本病。
【急诊处理】
本病一经确诊,抢救应分秒必争。能否挽救视力,取决于阻塞程度、部位、原因及时机。抢救及时则预后尚好,否则可致视神经萎缩。
1.尽快扩张血管 用以解除血管痉挛,或将栓子推移到视网膜远端的小动脉分支内。血管扩张药在局部与全身同时并用,予亚硝酸异戊酯0.2ml吸入。硝酸甘油片0.3g舌下含化,2~3/d。妥拉唑啉12.5g或阿托品球后注射,1/d。高血压患者不宜降压过低,应保持稍高于正常人血压。
2.降低眼压 使动脉阻力减小,可用中等力度按摩眼球5~1 5s,然后突然放松5~ 15s,反复间歇性重复上述动作9~10次。乙酰唑胺首次静脉注射或口服500mg,之后每6h口服250mg,连续数日。还可进行前房穿刺术,放出房水1~2滴。
(熊利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