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位于甲状软骨下且紧贴第三、四气管软骨环表面,由两侧叶和峡部组成。每叶大约高5cm,宽2.5cm,厚2cm,峡部高与宽各2cm。甲状腺由左、右、上、下四根动脉供血,腺体内血运丰富极易出血。甲状腺主要分泌甲状腺素,含三碘甲状原氨酸(T3)和四碘甲状原氨酸(T4),其功能是调节机体代谢并促进生长与发育。甲状腺后面有甲状旁腺4枚并有喉返神经通过,手术操作不慎可使其损伤而致其功能低下,呼吸困难。
【分类】
1.按其性质分类 分为以下5类。①单纯性甲状腺肿大;②甲状腺功能亢进症;③地方性甲状腺肿大;④甲状腺炎,包括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慢性纤维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和急性甲状腺炎;⑤甲状腺肿瘤,包括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
2.按肿大程度分类 分为三度。①不能看出肿大,而仅能触及者为Ⅰ度;②既能看到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为Ⅱ度;③超过胸锁乳突肌者为Ⅲ度。
【原因】
1.缺碘 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2.需求增加 儿童生长期、青春期、妊娠期、哺乳期或感染、创伤、寒冷与精神刺激等,由于增加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而引起相对性碘不足,可加重或诱发甲状腺肿大。
3.合成抑制 食用过多的致甲状腺肿物质(如卷心菜、萝卜、大豆、洋葱等),或应用其他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的药物(如硫脲类、磺胺类、锂、钴、含碘药物等)。
4.遗传性 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
5.食用碘过多 可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与释放,从而致甲状腺肿大。
6.相关酶缺乏 少数患者可因缺乏某种甲状腺激素合成或释放酶,而引起甲状腺肿大。
7.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 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多与遗传和人类血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的类型有关。在遗传缺陷的基础上,因应激、感染、创伤等因素刺激可使其发生。
8.甲状腺炎 可由特异性病原引起,也可由物理因素、免疫机制紊乱(自身免疫)所致。
【诊断依据】
1.病史 颈部包块逐渐肿大,可无症状或伴怕热、多汗、心悸、食欲亢进等。
2.临床表现 颈前肿物随吞咽移动,查体注意有无眼征及突眼,心率增快及心尖区功能性收缩期杂音或胫骨前黏液性水肿。甲状腺局部检查,注意肿大程度与性质,呈弥漫性或结节性,两侧是否对称,质地如何,表面是否光滑。如有结节,为单个或多个,有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有否粘连,是否压迫气管与大血管或引起气管移位,甲状腺部位能否触及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如有震颤或杂音则提示甲亢。
3.辅助检查
(1)甲状腺功能检查:①T3、T4、FT3、FT4测定,增高者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或腺癌;②甲状腺吸131Ⅰ率增高且高峰值前移者见于甲亢,吸碘率增高但高峰值不前移者见于单纯性或地方性甲状腺肿大;③T3抑制甲状腺吸131Ⅰ率>75%,见于单纯性及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抑制率<50%提示甲亢;④测定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简单计算法(Gale法)为,BMR=脉压差+心率-111,正常值为-10%~+15%,>30%见于甲亢。
(2)免疫学检查: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微粒体抗体(MCA)阳性,提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3)甲状腺扫描:呈“热结节”者最常见于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炎,极少数为甲状腺癌。“温结节”大多数为良性腺瘤,“冷结节”见于癌肿与出血囊性变等。
(4)B超检查:可区分结节为实质、囊性或混合性。
(5)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可为鉴别炎症与肿瘤及判断肿瘤恶性程度提供决定性依据。
【鉴别诊断】
1.单纯性甲状腺肿大 多为女性,常于青春期、妊娠期、哺乳期发病。曾摄食过多的致甲状腺肿物质(如卷心菜、萝卜、大豆、洋葱等)或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的药物(如硫脲类、磺胺类、锂、钴、含碘药物等),临床上无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的表现。体检甲状腺呈轻至中度肿大,早期弥漫性肿大,后期形成多发性结节。甲状腺激素测定基本正常,甲状腺吸131I率可增加,但高峰不前移且抑制试验正常。结节性甲状腺肿扫描,囊性变者示“凉结节”而自主功能性结节示“热结节”。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患者有燥热、多汗、神经质、心悸、食欲亢进、肌无力、震颤及体重减轻等症状。其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呈甲亢面容,有特征性眼征或突眼。甲状腺呈对称性弥漫性肿大,以中等度肿大者为多。质地较软或中等,常有震颤和血管杂音。心率增快,可有心律失常或心脏增大。血清T3、T4增高,甲状腺吸131I率增加且高峰值前移,其BMR>30%。
3.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多发生于离海较远或边远山区,多见于女性。发病年龄较早,早期甲状腺呈弥漫性肿大、表面光滑、柔软。病程越长甲状腺肿大越显著,可出现多个结节。甲状腺显著肿大时,可压迫气管、食管或喉返神经而引起气管移位、呼吸困难、吞咽困难或声音嘶哑。血清T3正常或偏高,T4正常或偏低。甲状腺吸131I率升高,但T3抑制试验可被抑制。
4.甲状腺腺瘤 起病缓慢,可多年不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颈部包块,多为单个,亦可多个。呈圆形或椭圆形,质地较周围组织韧且无压痛。甲状腺扫描常呈“温结节”。如腺瘤内突然出血并出现急性疼痛或甲状腺结节急剧增大,则甲状腺扫描为“冷结节”。血清T3、T4可升高。
5.甲状腺癌 早期常无自觉症状,多为偶然发现颈前部有一包块且生长迅速,至后期可出现局部压迫症状,如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体检可发现甲状腺结节多为单个或多个,质地坚硬且与邻近组织固定而不随吞咽移动,局部淋巴结肿大。甲状腺扫描示“冷结节”,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发现癌细胞可确诊。
【病因治疗】
发现甲状腺肿大时,应查明原因并分辨其性质。有压迫症状或恶变可能者,应手术治疗。青春期甲状腺肿,随年龄增长多能自行消退。
【对症处理】
1.缺碘性甲状腺肿 碘化物治疗现已少用,代以辅用适量甲状腺激素制剂。抑制内源性甲状腺刺激激素(TSH)的过多分泌,并补充内生甲状腺激素不足,抑制甲状腺增生肿大。
2.单纯性甲状腺肿 包括高碘甲状腺肿、呆小病及其他不同病因所致者,常用甲状腺片60~180mg/d。早期效果较好,已发展至结节性甲状腺肿者则效果较差。左甲状腺素的疗效较甲状腺片稳定,100~150μg/d即可获良好效果。
3.甲状腺危象的处理 此症急剧且凶险,可发生于围手术期各个阶段,术后发生率达3%~6%且病死率很高。因此,甲亢患者凡遇体温>39℃,收缩压>140mmHg或较前升高40mmHg,脉压>40mmHg,心率>120/min,或伴休克、心律失常与心力衰竭者,均应诊为甲状腺危象而予以积极处理。
(1)镇静与降温:兴奋、躁动、谵妄或抽搐者,应静脉注射地西泮5~10mg,亦可给予苯巴比妥或丙泊酚,并予持续吸氧。还可用冬眠合剂半量(哌替啶50mg、氯丙嗪25mg、异丙嗪25mg)或全量,且8~12h重复1次。高热者予以头部降温,大血管处置冰袋并用冰生理盐水灌肠,也可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50~100mg。
(2)控制血压与心率:给予β受体阻滞药,常用普萘洛尔1~5mg溶于5%葡萄糖溶液20~40ml中,静脉推注,也可用艾司洛尔或美托洛尔。心力衰竭或哮喘者不宜用β受体阻滞药,可给予洋地黄制剂或胺碘酮。高血压者并用乌拉地尔、硫酸镁或硝普钠,将收缩压控制在120mmHg左右,心率<100/min。
(3)碘剂与甲巯咪唑:在用碘剂前1h先给予甲巯咪唑15~30mg或硫氧嘧啶150~300mg,每6~8h一次以阻断甲状腺素合成。复方碘溶液(Lugol液)2~3ml口服,6~8h后再服1.5~2ml。或将12.5%碘化钾溶液5~10ml,溶于10%葡萄糖液500~1 000ml中滴注。于危象缓解后3~7d停用碘剂,不宜过早停用。
(4)皮质激素:可抑制甲状腺素释放,并减少T4在外周组织转变为T3。临床上常用氢化可的松200~400mg/d或地塞米松10~30mg/d静脉滴注。因其排出大量K+,故应注意水与电解质的补充。
(5)抗感染:积极预防及控制感染,保护重要器官功能,并给予营养支持(第5章)。
【手术与麻醉】
1.手术相关问题 下列情况适于手术治疗:①甲状腺显著肿大并引起压迫症状或妨碍工作和生活,且经内科治疗无效者;②结节性甲状腺肿疑有癌变,尤其年轻人的单个结节宜及早手术治疗;③结节性甲状腺肿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者。为防止残留甲状腺组织再度增生肿大,或避免术后甲状腺功能低下,术后宜长期服用甲状腺片或左甲状腺素治疗(剂量同上)。
2.术前准备 甲亢患者一旦确定手术治疗,术前即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BMR(<20%)。待其临床症状稳定、体重增加、饮食正常、皮肤干燥,心率≤90/min,脉压正常,甲状腺缩小且变硬,T3与T4接近正常并稳定1~2周方可手术。为达此目的,常用措施有2种:①先给予硫氧嘧啶类药物,包括甲硫氧嘧啶,200~400mg/d,分次口服;甲巯咪唑、卡比马唑,20~40mg/d,分次口服;②待甲亢症状基本控制后,改用碘剂(Lugol液)1~2周。5%碘化钾溶液3/d,第一天每次3滴,其后每日每次增加1滴,至每次16滴即行手术治疗。
若上述2种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或过敏,可加用β受体阻滞药。如普萘洛尔每6h口服1次,20~60mg/d。一般于1周后,心率降至90/min以下即可手术,末次于术前1~2h服用,。术后继续服用1周。
3.麻醉考虑
(1)术前用药:术前应充分镇静,可用咪达唑仑0.07~0.15mg/kg,过度紧张者加用芬太尼0.1mg及氟哌利多5mg肌内注射。为减少气道分泌物,可给予东莨菪碱而不用阿托品(以免心率增快)。应注意,气道受压者镇静药应减少剂量或不用。
(2)麻醉选择:病情稳定且无气道受压者,可用局部浸润麻醉。不加用肾上腺素,以免心率增快。颈丛阻滞的效果优于局部浸润,但对牵拉、压迫仍感不适。
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最为常用,尤其适于精神紧张、气管受压及移位或胸骨后甲状腺肿等患者。巨大甲状腺肿或气管受压与移位者,气管插管十分困难,可借助不同型号的喉镜与不同管径的导管进行。有条件者,应借助纤维支气管镜、纤维喉镜或光源轴芯插管。气道压迫较重者,应进行清醒插管。凡具有拟交感活性或不能与肾上腺素并用的药物,如氟烷、氯胺酮等均不适于甲亢患者。诱导时可用硫喷妥钠、丙泊酚、苯二氮类、氯琥珀胆碱、恩氟烷与异氟烷等,而不宜用氯胺酮。气道狭窄或移位者最好选用带金属丝的导管,且将其尖端越过狭窄处。麻醉维持优先考虑恩氟烷,亦可用异氟烷、地氟烷、七氟烷、芬太尼、维库溴铵与罗库溴铵(不宜用泮库溴铵)。
(3)麻醉管理:加强术中监测,维持适宜麻醉深度而不宜过浅。对突出的眼球应善加保护,以免损伤。一旦发生低血压,应给予直接作用的升压药。为防止心率增快,术中可持续滴注艾司洛尔使心率<90/min。此症常合并重症肌无力,故肌松药用量宜适当减少。手术结束后将气管导管先退至声门下,待患者完全清醒、气道通畅、呼吸平稳后方可拔管,以防气管塌陷。一旦发生塌陷应即刻插管或行紧急气管造口。颈部手术的其他注意事项,参见本章第二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