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又称视敏度,分为远视力和近视力两种。以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正常远视力与近视力均为1.0。<1.0为视力减退,<0.3为低视力,<0.05为盲,统称为视力障碍。
【分类】
1.急性视力障碍 即视力突然下降或消失。
2.慢性视力障碍 视力逐渐下降。
3.暂时性视力障碍 为一过性视力障碍,不久即可恢复正常。围手术期以急性或暂时性视力障碍最为常见。
【原因】
可因全身疾病引起,也可由眼局部病变所致。自角膜至枕叶视中枢,其间任何部位病变均可引起视力障碍,其具体原因甚多。
1.眼部炎症 是视力障碍的最常见原因。
(1)感染性炎症:由细菌、病毒、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角膜炎、角膜溃疡、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眼内炎、全眼球炎、眼眶疏松结缔组织炎等引起。
(2)非感染性炎症:泡性角膜炎、角膜基质炎、葡萄膜炎(包括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交感性眼炎、原田病及Behcet病等。
2.屈光不正 如近视、远视、散光或老视。
3.斜视、弱视
4.眼外伤 眼球穿孔伤、钝挫伤、爆炸伤、化学烧伤及辐射伤等。
5.青光眼 分为原发性、继发性、混合性、先天性。
6.眼病后遗症 角膜瘢痕、瞳孔膜闭、瞳孔闭锁及玻璃体混浊。
7.视网膜血管病和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静脉栓塞、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脱离等。
8.老年性和变性病变 老年性白内障、角膜变性、老年性黄斑变性。
9.肿瘤 眼内肿瘤、眼眶肿瘤或侵及眼球的眼睑肿瘤等。
10.视路病变与伪盲
11.全身性病变 高血压、糖尿病、肾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血液病、视网膜色素变性、黄斑变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Leber病等各种眼底病变。
12.其他 某些药物可致视力障碍,如阿托品、洋地黄、氯胺酮等。严重脑缺氧恢复后也可致失明,如心肺复苏与体外循环。
【诊断依据】
1.病史 可有眼部炎症或感染史,也可因并存相关的全身性疾病而致视力减退、视物不佳。
2.临床表现 视物模糊不清或眼胀、眼痛。
3.辅助检查 按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远、近视力均<1.0,继而检查有无眼红。若有眼红应考虑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包括外伤所致)、闭角型青光眼。若无睫状体充血,则应检查屈光间质有无混浊,如角膜瘢痕、变性、白内障、玻璃体混浊等,或为开角型青光眼、眼底病变。通过眼底检查,对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病变可以明确。如上述病变均不明显,则通过视野检查排除视路病变。若均为阴性,应排除弱视。
【鉴别诊断】
1.屈光不正与调节障碍 此种视力障碍多为逐渐发生,很难说清发病的准确日期,且眼部无异常所见。
(1)近视:远视力减退,近视力正常。中度以上轴性近视,可出现玻璃体液化、混浊,主观感有眼前黑影飘动。通过检眼镜观察眼底征象及屈光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2)远视:患者常因调节疲劳而有眼胀、头痛等症状,眼底检查及检影验光可明确诊断。
(3)散光:远、近视力均不清晰,似有重影且伴眼胀痛、头痛,甚至恶心呕吐等视疲劳症状。眼底检查有时可见视盘呈垂直椭圆形,边缘模糊,用检眼镜不能清晰看清眼底,通过检影验光可明确诊断。
(4)老视:40周岁以上远视力正常而近视力减退,年龄越大近视力减退越明显。尤其是近距离工作时,视物不清,为看清视物常不自觉地将视物挪远,并将头后仰,甚至出现调节疲劳,如眼胀、头痛和眼眶部疼痛等。戴正透镜可予矫正。
2.屈光间质病变
(1)角膜瘢痕或变性:见本章第四节。
(2)白内障:分为老年性、先天性、并发性、低钙性及全身性疾病所致的白内障。有视力障碍及晶体混浊可以确诊。晶体混浊较轻者,可通过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若混浊明显,可借助手电筒即可观察到瞳孔区呈灰白色混浊。
(3)晶体脱位:分全脱位和不全脱位,前者瞳孔区晶体缺如、前房加深、虹膜震颤,眼底呈高度远视性改变,凸球镜片能改善视力;后者可有单眼复视,检眼镜检查呈双乳头像,轻者散瞳后,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即可发现,明显者在瞳孔可见晶体边缘有新月弧形的明暗对比。
(4)玻璃体混浊:多为眼内炎症、出血、变性、异物、寄生虫等引起,轻者有眼前黑影飘动而视力可无影响,重者自觉眼前呈云雾状昏暗甚或仅有光感。检眼镜检查可见玻璃体有混浊漂动,重者无红光反射且眼底难以窥见。
(5)青光眼:分为开角型和闭角型两种,前者又称慢性单纯性青光眼,特点为在高眼压状态下,虹膜角膜角变宽且开放。视盘杯盘比值(C/D)增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及视野缺损,即可确立诊断。闭角型常有小发作史及虹视,视盘陷凹较浅且虹膜角膜角缩窄并有粘连。主要鉴别方法是在高眼压情况下查房角,如房角变宽且开放,则为开角型青光眼。
(6)眼底病变:外眼检查多无变化,主要症状是视力减退、视物变形、变小、色视、暗点等,需经眼底检查才能确诊。其原因包括①视网膜血管阻塞;②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也称Eales病);③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以黄斑区水肿为特征的常见眼底病;④视网膜脱离,指视网膜组织的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分离,分为孔源性和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⑤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夜盲和双眼视野逐渐向心性缩窄是本病特征;⑥全身性疾病的眼底病变;⑦视神经及视路病变,包括视神经炎、视盘水肿、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及视路病变(双眼黑矇,瞳孔反射及眼底正常,称为皮质盲,病变在距状裂皮质);⑧弱视,凡眼球外部、内部无任何器质性病变,且矫正视力<0.9者,即可诊为弱视;⑨伪盲,视力与行动不相称,无疾病可解释视力障碍的原因,两侧瞳孔反应良好,反复测试视野可得出不同结果。
【病因治疗】
治疗眼部炎症和引发眼底病变的相关的眼部与全身性疾病时,应首先去除局部及全身病灶。加强营养,提高全身抵抗力。
感染性眼部炎症时,主要是控制感染,局部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或抗真菌药,必要时行结膜下注射或全身应用,眼局部并用湿热敷或超短波治疗。
非感染性眼部炎症,可采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药进行治疗。
【对症处理】
1.屈光不正及斜视弱视 可采用非手术疗法,如验光配镜及视力训练,也可行手术纠正。
2.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发病时间较短者应按急诊处理。必须争分夺秒地紧急抢救,以解除血管痉挛,使动脉内的栓子冲到较小的分支,缩小视网膜受损范围。最好于发病48h内予以处理,否则治疗效果不佳。可用血管扩张药,如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含化硝酸甘油片,球后注射普鲁卡因、乙酰胆碱或妥拉苏唑啉,还可反复按摩眼球或行前房穿刺以降低眼压、促使血管扩张,也可试用高压氧治疗(5%CO2、95%O2,减少组织缺氧)。近年来有采用链激酶、尿激酶或纤溶酶,以溶解血栓治疗的。
3.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突然大量玻璃体积血应卧床休息,包扎双眼或戴针孔眼镜以限制眼球活动,半卧位使血流沉于玻璃体下部。
4.日光性视网膜灼伤 口服血管扩张药及维生素B1,球后注射及全身使用皮质激素,眼局部滴入弱散瞳药。
5.视盘炎及球后视神经炎 除病因治疗与去除病灶外,还应及时迅速给予大剂量皮质激素、维生素B族药物和血管扩张药。
6.前房积血 应安静且取半卧位,限制活动,包扎双眼,给予镇静药。
【手术与麻醉】
1.手术相关问题
(1)斜视矫正术:目前认为,斜视患儿接受手术的年龄越小越好。
(2)闭角型青光眼:以手术治疗为主,急性发作期应积极抢救,尽快使房角开放。滴缩瞳药及口服乙酰唑胺等药物,控制眼压后再行手术。开角型青光眼首先用药物治疗,如滴药不能控制眼压或在药物治疗期间视功能继续减退者,应手术治疗。
(3)眼外伤:角膜伤口<2mm已闭合且无组织嵌顿者可不缝合,仅给予散瞳,但不宜加压包扎;>2mm的角膜伤口应予缝合。化学伤于现场急救时,立即用生理盐水或自来水冲洗,应争分夺秒进行,越彻底越好。结膜、角膜损伤严重者,行结膜放射状切开及前房穿刺放水。
(4)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一旦发生,应争取尽早手术治疗。
2.麻醉考虑
(1)斜视矫正术:可行气管插管或喉罩通气,行静吸复合全麻或全凭静脉麻醉均可。在确保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也可选用氯胺酮间断静脉滴注,不做气管内插管或喉罩通气。氯胺酮辅以利多卡因或丙泊酚,可获得更平稳的效果。实施此类手术麻醉,需注意以下问题:①斜视患儿可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②由于斜视矫正术会牵拉眼肌,尤其牵拉内直肌,易引起眼心反射,术前应用足量阿托品有预防作用。术中监测ECG,一旦发生严重心动过缓或心律失常,应暂停手术并做相应处理。③施行眼肌手术的患者,发生恶性高热的比例较大。如术中出现心动过速,呼吸频率加快,ETCO2分压增高且不能用麻醉浅解释者,应测体温。若体温上升迅速且于15min内增高0.5℃以上者,必须警惕恶性高热。④眼肌手术后,易发生恶心呕吐,是由于眼胃反射所致,氟哌利多和甲氧氯普胺有防治作用。
(2)眼外伤:急诊手术依其手术大小、是否涉及进入眼球,其麻醉处理有一定差异。外眼手术可用局部麻醉,以表面麻醉、结膜下浸润、球后阻滞、球周麻醉较常用,常用药为0.25%~0.5%布比卡因或2%利多卡因。球后阻滞不可加用肾上腺素,因视网膜中央动脉为终末动脉,痉挛后可引起视网膜缺血而损害视力。尤其青光眼已成管状视野者,可致视力突然丧失。复杂的眼外伤手术刺激强,单纯局麻止痛不全。可在局麻完善的基础上辅以镇静止痛药,即可获较满意效果。局麻和镇静止痛术难以完成者或不合作的儿童,均应选择全身麻醉。小儿的简单浅表外伤手术,可采用以氯胺酮为主的静脉麻醉。
(3)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该病是眼科急诊之一,需在最短的时间内开放房角,降低眼压,挽救患病眼的视功能。可同时应用降眼压药,但不必等待眼压下降后手术,特别是反复用药效果不佳者。必要时,需做前房穿刺术,有条件者行周边虹膜成形术开放房角,缓解急性发作,或行小梁切除术等滤过性手术,降低眼压。
手术前及手术后,均需用药控制高眼压。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和药理性质,将抗青光眼药分为5类,即拟副交感神经药、拟肾上腺素能药、肾上腺素能阻断药、碳酸酐酶抑制药和高渗脱水药。眼压顽固不降的难治性青光眼如需行急诊手术,应在术前1.5h静脉点滴20%甘露醇250~500ml或口服50%甘油盐水2.5ml/kg。应注意,结膜囊频繁点药过量,经鼻泪道吸收可引起全身性副作用,如低血压、心动过缓、低血钾、代谢性酸中毒、高血糖等。
未经手术的闭角型青光眼禁用肾上腺素、胆碱能阻断药(阿托品)、苯二氮类镇静药,因其可散瞳,故对闭角型青光眼不利。氯胺酮可升高眼压和ICP,Sch可致眼外肌成束收缩使眼压急剧升高,这些药物不宜单独用于急性青光眼患者。青光眼手术时,多采用球后阻滞或上直肌浸润。
(4)白内障、角膜移植或角膜、巩膜修复术:合作的成年人均可选择局麻或神经安定麻醉(NLA),不合作的儿童及复杂的内眼手术则选择全麻。双侧先天性白内障,手术越早越好。单侧完全性先天性白内障,也应在出生后头几个月予以摘除,以防止剥夺性弱视。许多先天性白内障小儿,在出生后几天或几个星期内即行手术治疗。麻醉医师应注意高氧引起的成熟前视网膜病变,因为直至出生后协同视网膜血管才长全。尽管视网膜病变是多因素导致的,但仍建议将吸入O2浓度控制在PaO2于60~80mmHg。术中保持眼压稳定,避免眼容被挤出。因此,必须保持足够深度的麻醉,直到伤口完全关闭。
(5)眼底手术:视网膜脱离修补术、玻璃体切割术等眼底手术通常需1~3h,成年人一般行局部麻醉辅以镇静即可。复杂的视网膜脱离及玻璃体切除手术,则需行气管插管吸入麻醉。应特别注意术中牵拉眼外肌转动眼球,可引起眼-心反射。通常采用玻璃体内注气的方法,作为辅助的治疗手段。当吸入70%N2O时,玻璃体注入1ml空气,30min时可变成2.4ml,60min时则变成2.85ml。因N2O较N2在血中溶解性更高,因而N2O可更快地占据有空腔的间隙。增大的气泡可致眼压急剧增高,从而影响视网膜血循环。停止吸入N2O时,气泡因N2O快速消失而迅速缩小,也会干扰手术效果。因此,在注气前15~30min应停吸N2O。注入硅油以代替注入惰性气体,可避免因使用N2O而产生的顾虑。难度高的视网膜脱离修补术,常要求手术后立即改为俯卧位以提高复位的成功率。全身麻醉难以达此要求,故采用NLA加局麻,常可满足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