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十三节支气管痉挛

第十三节支气管痉挛

时间:2023-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支气管痉挛是指支气管平滑肌持续性收缩而致通气障碍,围手术期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4%。屋内的尘螨是最常见的室内变应原,是诱发支气管痉挛的主要病因。5.吸烟 可产生大量混合气体、烟雾和颗粒物质,吸烟可释放4 500种以上成分和污染物,香烟烟雾可加重支气管痉挛病情。①有异物吸入史;②支气管痉挛以弥漫性呼气期为主的哮鸣音,异物则以吸气为主的哮鸣音;③支气管镜可确诊并能取出异物。

支气管痉挛是指支气管平滑肌持续性收缩而致通气障碍,围手术期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4%。此为下呼吸道梗阻的主要原因,也是哮喘的主要症状。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气管平滑肌痉挛发作时,引起气道缩窄,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严重者可因窒息而致死。

【分类】

1.按其原因分类 ①感染性支气管痉挛;②吸入性支气管痉挛;③混合性支气管痉挛;④运动性支气管痉挛;⑤药物性支气管痉挛;⑥职业性支气管痉挛。

2.按症状轻重分类 ①轻度支气管痉挛;②中度支气管痉挛;③重度支气管痉挛。

【原因】

1.遗传因素 支气管哮喘患者常患过或并存以下疾病;①婴儿湿疹;②过敏性鼻炎,主要为吸入抗原致敏的变态反应性鼻炎;③毛细支气管炎,22%患儿日后发展成哮喘。

2.吸入变应原(变态反应或类变态反应)

(1)室内变应原:地毯与加热或冷却及湿化装置,使室内环境利于尘螨、蟑螂及其他昆虫、真菌和细菌生长繁殖。屋内的尘螨是最常见的室内变应原,是诱发支气管痉挛的主要病因。家养动物的唾液、粪、尿和皮屑,均为变应原。真菌和酵母菌也是室内气传播的变应原,最常见的室内真菌种类包括青霉、曲霉、交链霉、分枝孢子菌和念珠菌等,链格泡霉也被确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子。

(2)室外变应原;①木本植物(如枫、杨、榆、柏、桑、柳等树木);②禾木植物为主的草类(如狗尾草、梯牧草、黑麦等)花粉,主要引起夏末秋初的过敏性支气管痉挛;③莠草类(如草、蒿草、藜草等)花粉,主要引起秋季花粉症。

3.呼吸道病毒感染 在支气管哮喘(尤其儿科)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婴幼儿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为主,学龄儿童则以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更为常见。

4.空气污染 包括室内污染和大气污染,前者常为装修材料引起,后者为工业烟雾和光化学烟雾及汽车废气等(含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引起。

5.吸烟 可产生大量混合气体、烟雾和颗粒物质,吸烟可释放4 500种以上成分和污染物,香烟烟雾可加重支气管痉挛病情。

6.其他 运动和过度换气、天气变化、食物过敏、精神因素等,也与哮喘发病相关。鼻窦炎和鼻息肉,有时也诱发支气管痉挛。

7.麻醉 所有麻醉患者皆可发生,其原因如下。

(1)局部刺激:①突然吸入高浓度麻醉药,尤其乙醚;②浅麻醉下,气管插管或气管内吸引;③插管过深触及隆突;④咽喉分泌物或胃内容物进入气管内;⑤碱石灰粉末被吸入气管内。

(2)应激性增高:①支气管炎;②肺淤血;③高气道反应患者。

(3)远隔部位刺激:①眼或鼻腔刺激;②肺门刺激;③腹腔内刺激;④盆腔内刺激。

【诊断依据】

1.病史 反复发作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且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询问病史时,应注意症状发生与季节和气候关系。

2.临床表现 早期常出现呛咳和呼气延长,其典型症状为:①呼吸增快、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呼气费力且呼气期延长,继有喘鸣;②两肺下叶可闻及笛音,严重者布满全肺;③口唇发绀;④血压升高,脉率增快;⑤精神紧张,大汗淋漓;⑥长期支气管痉挛者呈桶状胸,肝浊音界下降。

3.辅助检查 肺功能测定可评价气流受限程度,常用指标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呼气峰流速(PEF)。其值低于预计值提示气道狭窄和气流受限或为肺容量缺失(非支气管痉挛所致)。

4.诊断标准

(1)症状 ①喘息反复发作、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物质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②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且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③上述症状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症状不典型者(无明显喘息或体征):至少应具备以下1项实验阳性。①支气管激发实验或运动实验阳性;②支气管扩张实验阳性,FEV1增加15%以上而FEV1绝对值增加>200ml;③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

(3)排除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和咳嗽。

(4)麻醉中支气管痉挛的诊断:①Paw> 40cmH2O;②ETCO2波形小且呼气支倾斜上抬,甚至无ETCO2曲线;③肺力学曲线(PV)环显著压低并右移;④哮鸣音多见于两肺下叶,严重者可布满全肺。

【鉴别诊断】

1.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属于COPD的一种类型,与支气管痉挛(尤其感染型)鉴别要点如下。①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多为中老年人,而支气管哮喘半数在12周岁以前发病;②前者先有慢性支气管炎,之后出现喘息症状,而支气管哮喘常以喘息为首发症状;③两者气道反应性不同,哮喘患者不仅有气道平滑肌的高反应性,且气道内存在较多易释放介质的细胞。COPD者,气道平滑肌及释放介质的细胞数量与功能可能正常。

2.心源性哮喘 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喘息,易与支气管哮喘相混淆。前者常有高血压、冠心病、风湿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等病史和体征,呈阵发性气急、咳嗽伴有血性泡沫痰,双肺可闻广泛水泡音和哮鸣音,且有心脏扩大及心尖部奔马律等。氯丙嗪试验有助于两者鉴别,即肌内注射氯丙嗪5mg,其后5~15min内气喘、呼吸困难症状与体征消失或显著减轻者为心源性哮喘。

3.肺栓塞 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等与哮喘发作类似,但多为高龄、心脏病、妊娠、癌肿,或有服用某些药物及长期卧床等病史。胸片可表现为楔形或斑片状阴影、盘状肺不张,一侧膈肌抬高、肺动脉增粗和局限性肺纹理减少。心电图和心向量有右心受累的表现等,有助于诊断(第9章第一节)。

4.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 致病原因为寄生虫、原虫、花粉、化学药品、职业粉尘等,多有接触史。患者常有发热,胸部X线片可见多发性且此起彼伏的淡薄斑片浸润阴影,可自行消失或再发。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肺组织活检有助于鉴别。

5.气管、支气管异物 常突然发生明显的喘鸣并伴有三凹征的呼吸困难,鉴别要点如下。①有异物吸入史;②支气管痉挛以弥漫性呼气期为主的哮鸣音,异物则以吸气为主的哮鸣音;③支气管镜可确诊并能取出异物。

6.支气管肺癌 中央型肺癌导致支气管狭窄或伴感染时,可出现喘鸣或类似哮喘样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哮鸣音。肺癌的呼吸困难及喘息症状,呈进行性加重且常无诱因。痰中带血,痰中癌细胞检查、胸片、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7.类癌综合征 某些肿瘤(胃肠或肺的类癌)可释放支气管收缩物质而引起喘鸣,其表现有皮肤潮红、毛细血管扩张,尤以面额及胸部明显。皮肤发绀、结膜水肿、血压下降、水样及脂肪样腹泻等。24h尿中5-羟吲哚乙酸≥50mg,即可诊断。

8.情感性喉喘息 个别人由于强烈的情感因素而引起声门狭窄,导致反复发作性喘息,称为情感性喘息。平喘药无效,精神疗法、暗示疗法可奏效。

9.变态反应与类变态反应 有过敏史或接触了相关致敏药物,除支气管痉挛外还有皮肤红斑、荨麻疹,严重者伴血压下降或休克(第12章)。检测血中IgE、C3、C4可见增高,嗜碱性粒细胞减少甚至消失。

【病因治疗】

入院后即戒烟,及时治疗肺内炎症并寻找致病因素而避之。

【对症处理】

哮喘持续状态的处理如下。

1.补液 成年人每日静脉输注平衡液2 000~3 000ml,纠正失水并稀释痰液。

2.氧疗 一般用25%~40%氧气湿化后吸入,使PaO2>50mmHg。若呼吸>14/min,PaO2<40mmHg,PaCO2>60mmHg及pH<7.3时,可给予镇静药和肌松药后行机械通气。

3.糖皮质激素 常用甲泼尼龙(每次40~120mg)或琥珀氢化可的松(4mg/kg),300~400mg/d,静脉滴注,也可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200mg或地塞米松20mg。

4.β2受体激动药 选择性β2受体激动药沙丁胺醇(舒喘宁,100μg/喷)或特布他林(喘康速,250μg/喷)雾化吸入,并用肌内或静脉注射扩张支气管药可解除支气管痉挛。

5.氨茶碱 静脉注射(负荷量5~6mg/kg),继而持续静脉滴注,24h总量不超过1~1.5g。维持其血浆浓度达10~20μg/ml,若>20μg/ml则易发生中毒。因其扩张支气管的效果不及沙丁胺醇,故目前不作为一线药物。

6.异丙托溴铵 用其溶液雾化吸入。

7.抗胆碱药 吸入阿托品或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具有止喘和减少分泌物作用。静脉注射格隆溴铵(每次1mg),其作用长于阿托品。

8.纠正高二氧化碳血症 增加通气量排出蓄积的CO2,并维持酸碱平衡。

【手术与麻醉】

1.手术相关问题

(1)术前准备:气道高反应性患者,手术前除进行常规准备外尚需一些特殊准备。①戒烟4周以上;②控制呼吸道急、慢性炎症;③胸部理疗、支气管引流或药物祛痰等,减轻呼吸道狭窄程度;④给予支气管扩张药,缓解支气管痉挛;⑤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2)控制支气管痉挛:喘鸣症状明显者,应在术前使用支气管扩张药缓解支气管痉挛。①间歇性支气管痉挛,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药即可;②中度症状者应长期吸入抗炎药,如糖皮质激素或色甘酸钠并加用长效支气管扩张药(如氨茶碱);③严重支气管痉挛者(发作时活动受限且局部药物治疗无效),则需全身用糖皮质激素。

应注意,长期吸入或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者,应使用这些药物至手术前。部分哮喘病患者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造成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故手术前应进行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具体方法为术前日晚肌注氢化可的松100mg,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100mg,术后48h内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100mg/8h。半年前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不足1周者,一般无肾上腺皮质功能缺陷而无须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如术中出现难治性低血压,则考虑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可能,可静脉补充糖皮质激素(第25章第九节)。

2.麻醉考虑

(1)麻醉前用药:给予迷走神经阻滞药,如阿托品2mg或长托宁1mg,并用H1受体拮抗药(苯海拉明25~50mg)。免用H2受体拮抗药,可用氟哌利多。

(2)麻醉诱导:避免使用诱发支气管痉挛的药物,如吗啡、筒箭毒碱、阿曲库铵等,推荐使用丙泊酚与维库溴铵诱导插管。插管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2mg/kg,有良好作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气溶胶,有助于诱导平稳。

(3)麻醉维持:①吸入麻醉药是强效的支气管扩张药(尤其氟烷),可预防支气管痉挛;②氯胺酮具有较好的支气管扩张效应,临床已用于治疗哮喘持续状态;③丙泊酚能减弱呼吸道的神经反射;④肌肉松弛药中,筒箭毒碱、阿曲库铵和米库氯铵可释放组胺,而引起呼吸道平滑肌收缩,故应选用甾体类肌松药,如维库溴铵、泮库溴铵、哌库溴铵,尤其维库溴铵作用时间短,术后无需拮抗;⑤麻醉性镇痛药不仅能降低气道反应性,大剂量还能抑制各种呼吸道反射,但吗啡可诱发支气管痉挛;⑥苯二氮类药可直接松弛呼吸道平滑肌,不增加呼吸道平滑肌张力,用于气道高反应性患者有所裨益。

3.呼吸管理 术中最好使用机械通气,保证肺通气和肺动脉血氧合。低速吸气有利于气体在肺内均匀分布,呼气要有足够时间。最好使用PEEP,以利气体呼出。对吸入的气体应适当加温和加湿,防止冷气体刺激呼吸道。术中保证足够液体入量,以免脱水致呼吸道分泌物黏稠而不易排出。

4.拔除气管导管 麻醉结束气管导管宜早拔除,且保持拔管时仍有—定麻醉深度以抑制活跃的气道反射。必须在完全清醒后拔管者(饱胃、鼻口腔内手术或OSAS),应尽量减少气管导管对呼吸道的刺激,并在拔管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3mg/kg)以降低气道反应性,于其后1~3min拔管。

5.术后处理 术后将患者转送至麻醉恢复室,应持续面罩吸氧(FiO2=0.4)。氧治疗期间认真观察呼吸功能,通气不足时行辅助或控制呼吸。COPD患者,吸入高浓度氧可消除低氧对呼吸的驱动作用,从而引起呼吸抑制。为此,需采用氧浓度可调性文丘里面罩吸氧,吸入氧浓度一般为24%~40%。带气管导管送至麻醉恢复室的病人,尽量减少导管对呼吸道刺激,并经静脉持续滴注利多卡因1~3mg/(kg·h)或氨茶碱0.5~1.0mg/(kg·h)。术后疼痛常使患者不敢用力呼吸和咳嗽,从而可加重呼吸功能损害。气道高反应性者术后尤需给予良好的充分镇痛,但应避免麻醉性镇痛药的呼吸抑制作用。吗啡可增强迷走神经张力且促使组胺释放,故不宜使用(心源性哮喘除外)。哌替啶有平滑肌解痉作用,故较适用。还可行椎旁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硬膜外间隙阻滞或经皮神经电刺激等方法,施行术后镇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